“三会一课”提质增效 擦亮党内政治生活“底色”
2025-09-15 18:09 来源:中国国情网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锤炼党性、强化组织、教育党员的基础性制度和关键抓手。如何推动“三会一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刻转变,实现全面的提质增效,已成为新时代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规范制度建设,夯实“三会一课”运行基础。“三会一课”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载体。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规范化的制度体系是保障“三会一课”常态长效运行的前提。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围绕会议频次、议题设置、参与范围、记录归档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可操作、可检查、可追溯的制度规范。通过明确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根据需要定期开展、党课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基本要求,形成了稳定有序的工作节奏。配套制定议事规则、签到制度和请假审批流程,有效提升了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许多企业将“三会一课”落实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与党组织书记履职评价挂钩,推动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下沉,确保制度不空转、不走形。
2、创新内容形式,提升组织生活吸引力。传统的“三会一课”容易陷入程式化、表面化的问题,影响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为此,国有企业积极探索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力求让组织生活更具时代感和感染力。一些单位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实际设计党课主题,将党的理论政策与技术创新、安全生产、市场开拓等具体工作深度融合,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岗位需求。有的支部采用情景模拟、案例研讨、互动问答等方式开展集中学习,打破“一人讲、众人听”的单一模式,增强党员的代入感和参与度。还有企业利用微党课、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拓展授课渠道,满足年轻党员的信息获取习惯,实现时间碎片化下的高效学习。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三会一课”的表现形态,也显著提升了思想引领的实际成效。
3、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制度落地见效。仅有制度和创意并不足以保证“三会一课”质量,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可或缺。当前,不少国有企业建立了“事前计划、事中督导、事后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年初由党委统一部署年度“三会一课”总体安排,各党支部据此制定详细计划并报备;过程中采取随机列席、交叉检查、台账调阅等方式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年底结合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情况对整体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部分单位还引入信息化手段,通过党建管理系统实时上传会议记录、影像资料和党员发言摘要,实现全程留痕、阳光透明。上级党组织可通过平台即时掌握基层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帮扶,防止出现“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这种立体化、常态化的监督机制,为“三会一课”真正严起来、实起来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服务区管理分公司后勤中心 侯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