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理论武装 凝聚广泛共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国企落地生根
2025-09-10 19:46 来源:中国国情网
深化理论武装,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肩负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多重使命,必须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只有持续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才能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方向。理论武装不仅关乎思想引领,更直接影响企业治理能力、决策水平和执行效能。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的理论学习机制,国有企业能够不断提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而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
1、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进班组、进头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打通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理论学习不能停留在会议室和文件中,而应深入生产一线、基层班组和职工群体之中。国有企业普遍具有组织体系严密、职工人数众多、岗位分布广泛的特点,这为理论传播提供了组织基础,也带来了覆盖面广、层次多样带来的挑战。为此,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讲体系,依托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班、主题党日等形式,实现理论学习的全覆盖。应注重采用职工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避免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贴近实际、生动具体的实践指引。例如,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具体工作,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实体现,使理论学习更具针对性和感染力。通过设立理论学习示范点、评选学习标兵、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职工主动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要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在国有企业持续深入人心,必须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学习机制。制度化建设是理论武装工作可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应制定年度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时间安排、责任主体和考核标准,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书记作为理论学习的第一责任人,需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落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应强化督导检查机制,定期对基层单位理论学习开展情况进行评估通报,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为理论学习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试等方式,提升学习的便捷性和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不能脱离实践,必须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管理创新紧密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真正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以理论清醒促进政治坚定和行动自觉。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也是行动自觉的基础。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政治属性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统领全局。通过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广大干部职工能够更加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和坚定性。特别是在面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风险防控等重大任务时,理论指导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协调步伐。理论学习也有助于提升干部职工的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引导其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将个人成长融入企业发展和国家需要之中。当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指南,国有企业就能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