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纵横 >

  

掌握“互联网+”思维 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2025-09-10 19:52    来源:中国国情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国有企业员工获取信息的方式、交流沟通的习惯以及思想行为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依赖会议传达、文件学习和集中宣讲的模式,在时效性、覆盖面和互动性方面面临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掌握“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已成为新时代国企政工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需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构建覆盖广泛、反应迅速、互动高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这一体系应包括企业官方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内部通讯平台等多个节点,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网络。各平台根据功能定位进行差异化运营:官方网站承担权威信息发布职能,微信公众号侧重日常宣传与互动交流,短视频平台则聚焦年轻群体的兴趣点,通过微党课、情景剧、人物访谈等形式传递主流价值。同时,设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和舆情监测机制,在重大政策出台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声,澄清误解、疏导情绪、凝聚共识。特别是在涉及企业改革、人员调整等敏感议题时,线上平台的透明沟通有助于减少猜疑、稳定队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减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

第二,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在利用互联网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所有平台内容导向正确、基调鲜明。为此,企业需建立健全网络内容审核机制,明确发布流程和责任主体,杜绝发布不符合国家政策、损害企业形象或引发负面舆情的信息。加强对员工自媒体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倡导文明上网、理性表达,防止个人言论对企业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在技术层面,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和应急演练,防范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隐患。只有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互联网才能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阵地。

第三,推动机制创新,保障“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仅靠技术手段的引入是不够的,还需配套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应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支持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和技术支持,保障平台建设、内容制作和运维管理的资金需求。注重人才培养,选拔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新媒体运营的专业人才,组建复合型政工队伍。

总之,“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求做好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有效提升思想引导的精准度和渗透力。( 河南交投港航周阜航道有限公司 王召阳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