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纵横 >

  

党建引领把方向,凝心聚力抓落实

2025-09-23 21:27    来源:中国国情网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内外部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效能和创新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核心议题。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正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是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前提。

1、把握政治方向,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航向。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首先体现在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上。通过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有效实现了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企业在投资决策、战略调整、资产重组等关键环节能够始终与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

2、健全组织体系,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落实机制。基层党支部作为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在政策传达、任务分解、资源调配和进度督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推行“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优势向现代企业管理延伸,许多企业在车间班组、科研团队、海外项目设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组织功能延伸至每一个业务单元。依托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组织设置、班子配备、运行机制和基础保障,提升了组织运行的整体效能。组织生活的常态化开展不仅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也为行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员平台。在重大项目攻关、应急抢险救灾等关键时刻,党组织往往能够迅速集结力量、高效协调资源,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执行力。

3、融合中心工作,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党建引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的实际行动。为避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探索建立党建与经营“双目标管理”机制,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干部任用、薪酬激励挂钩。主题实践活动如“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突击队攻坚”等形式,促使党员在技术革新、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等重点任务中走在前、作表率。党组织还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化解矛盾纠纷,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涉及利益调整的重大改革中,党组织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引导和民主协商,增强了职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保障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这种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使党建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4、强化监督保障,筑牢廉洁从业和风险防控底线。国有企业党组织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支持纪检机构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构建起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大监督格局。通过定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在重大资金使用、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领域,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过程监督和事后审计,有效遏制腐败问题发生。党组织还关注企业运营中的法律、财务、安全等非廉洁类风险,推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合规管理体系。监督机制的健全不仅维护了国有资产安全,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体现了党建在治理体系中的全方位引领作用。(郑煤集团煤炭运销分公司 王莉莉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