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纵横 >

  

思政赋能 驱动国企改革发展新引擎

2025-08-06 10:05    来源:中国国情网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职能,更在深层次上为改革与发展提供持续的内生动力。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市场化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加速等多重挑战,单纯依靠资本、技术或管理手段难以实现可持续突破。此时,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价值引领、文化塑造和精神激励,能够有效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从而形成推动改革的深层驱动力。在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中,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性变量,而思想政治工作正是调节和提升这一变量的关键手段。通过系统化的思想引导,能够帮助员工正确理解改革目标,消除认知偏差,减少改革阻力,使组织变革在思想共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要实现思政工作对国企改革发展的有效赋能,必须打破思政工作与经营管理“两张皮”的传统格局,构建二者深度融合的协同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思想引导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等核心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将思政要素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绩效考核体系和重大决策流程,确保其在资源配置、组织架构调整、重大项目推进中发挥前置性、引导性作用。例如,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可提前介入,围绕产权结构变化、治理机制优化等议题开展政策解读与思想疏导,稳定员工队伍,营造有利于改革实施的舆论环境。通过建立跨部门的思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党群、人力、战略、运营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行动协同,提升思政工作的响应速度与实效性。

随着国企员工结构的年轻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为增强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在载体与形式上进行创新,使之更贴近员工实际、更具时代特征。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为思政赋能提供了新的可能,企业可依托内部办公系统、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渠道,打造集学习、交流、反馈于一体的线上思政空间。通过微党课、短视频、互动问答、线上研讨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内容,提升员工的参与度与互动性。还可结合企业重大项目、技术攻关、服务创新等实践场景,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如“党员先锋岗”“改革建言献策”“创新工作室”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实现知行合一。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员工对改革的认同感与主动性,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良好氛围。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也是推动改革落地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改革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成为政策宣传的前沿阵地、员工情绪的稳定器和改革实践的推动者。通过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形势任务教育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回应关切,化解矛盾,确保改革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推进。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发掘和培育改革中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示范效应,激励更多员工投身改革实践。在组织设置上,可根据改革任务的需要,灵活设立临时党支部或项目党小组,实现组织覆盖与改革进程的同步推进。通过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河南交投固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李娜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