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纵横 >

  

大学生应防用工单位欺诈

2014-03-13 09:58    来源: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南昌3月12日专电(邬慧颖)大学生就业季到来,招聘会上出现一种现象,许多企业在招聘会上打出的岗位需求和薪金待遇含糊其辞,或将自己的企业夸得天花乱坠,可毕业生签订协议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推翻去年699万的记录,并且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则达到1000多万,成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许多高校都会举办大学生招聘会,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

    李娟是江西省某高校的一名大四学生,去年年末,在学校组织的一场招聘会上省内一家著名画廊的岗位需求和薪金待遇吸引了她的眼球。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她,画廊招聘几名客户讲解员,月薪方面,实习期为1500元,而转正之后会提高至6000元。2014年春节过后,李娟去该公司报到,可是岗位与薪金待遇却都发生变化:岗位从客户讲解员变成业务销售,而转正之后的月薪也只有1800元加提成。

    李娟受骗并不是个例。事实上,每逢毕业季大学校园都会发生用工单位恶意欺诈的事件,情况包括岗位发生变化、工资变低、公司情况失真等等。但是由于双方事先并未签订就业合同,大学生们无处维权,就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对于这类情况,法律界有关专家建议,各所高校对于招聘单位一定要严格把关,招聘会前期工作中一定要明确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和薪金待遇,事先为大学生把关;其次,大学生自己也要“多长一颗心眼”,最好在签订就业协议之前走访招聘单位,多了解招聘单位的情况,谨防饥不择食。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