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医生”陈立辉和他的2000多名患者微信好友
2024-09-12 15:12 来源:中国国情网
在山东省立医院,陈立辉被同事们戏称为“网红医生”,最初为人熟知是因为他2016年机场勇救猝然倒地老人的义举,近年来又因问诊仔细、开药少、热情加患者微信被广大患者和同事们传为佳话。
周二,山东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主任医师陈立辉在对一位拄拐的患者诊断完之后,嘱咐病人一个月后来医院复诊,并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你家在哪里,离医院远不远?”当听病人说家在离济南两百多公里的济宁农村时,陈立辉说:“你家离济南这么远,又行动不便,一个月后也别急着来医院了。你加一下我的微信号,一个月后你和我联系,介绍一下你的病情。如果不需要来院复诊的话,就不要来回折腾了。”说着他就和病人互加了微信号,病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陈立辉今年50岁,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从医26年来,他先是在急救中心从事急救工作,以后在风湿免疫科工作,对于治疗各种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各种疑难杂症有着丰富的经验。谈到他主动和病人互加微信号,还要从10多年前说起。
通过微信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奉行“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
2013年,一位拄着双拐的30多岁女士被人搀扶着走进了陈立辉医生的门诊室,这位女士姓戴,连续多年全身骨节疼痛,导致行走困难,并伴有莫名其妙的发烧,家人带着她到了全省多家医院诊治,却一直没有查出病因。陈立辉对病人进行了全面检查后,最终确认戴某患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一种很难根治的顽症。按照治疗方案,病人一个月后需要到医院复诊。考虑到病人拄着双拐行走困难,又听病人说家在外地农村,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太好,刚使用微信不久的陈立辉就想:如果我把微信号留给病人,就可以通过微信随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如果不是很有必要的话,病人不就可以减少来回奔波了吗?他于是和戴某互加了微信号。一个月后,戴某通过微信和陈立辉联系。在陈立辉的精心治疗下,戴某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与戴某类似,10多年来,陈立辉先后给2000多名家离济南较远的、行动不便的患者或者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留下自己的微信号,通过微信随时回答患者的咨询,成了病人的“家庭医生”,而他却没有因此而收病人的一分钱。有的病人感到很过意不去,要请他吃饭或给他送红包,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病人的这份心意我领了,但如果我接受了吃请或红包,性质就变了!”陈立辉说。另外,陈立辉还是山东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远程会诊专家,他还经常通过网络就诊平台“好大夫”,及时解答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咨询。
在工作之余,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在微信和线上问诊平台关注一下患者们最新的状况,并回答患者们关心的问题。“医术高明”“细致周到”“为患者考虑”是平台上最多的评价。
回答病人的咨询,和病人交流疾病治疗情况,占用了陈立辉的大量业余时间。有的同事对此很不理解,还有人认为他太傻,给患者留下微信号是“没事找事,给自己惹麻烦”。对此,陈立辉只是淡淡一笑:“现在医疗资源紧张,老百姓就医难是个事实。特别是外地的病人,想来济南的大医院找专家看个病就更不容易了。而病人为了来见我们一面,往往要折腾好几天!实际上,我通过微信和病人聊聊,根据病人的情况,基本就能确定是否有必要让病人来院复诊。对于那些没必要来复诊的病人,就没必要让病人来回折腾了。”陈立辉说,他通过和患者互留微信号接受患者的咨询,不但让患者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自己也可随时了解到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既方便了患者治病,自己也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对待来就诊的患者,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陈立辉总是尽量给病人开便宜药,尽量让病人少做检查。
“我接诊的风湿病患者大多都有关节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再加上长期治疗吃药,经济上多数十分拮据,因此我在开药的时候都是尽量为患者开价格低、药效好的药,以期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达到最佳效果。”陈立辉告诉记者,因为见过太多家庭求医问药奔波的苦,所以更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们对健康的渴求,总是忍不住帮他们省一点、再省一点。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觉得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处处为患者着想,“不开大处方”是他的信条之一。一次,一位患者拿着药品划价单疑惑地对他说:“陈医生,怎么才开十几块钱的药啊,这病能看好吗?我在别的医院最少也是几百块钱啊,你给我开点贵的药,我不怕花钱。”陈立辉耐心地对病人说:“你的病用这些药就可以医治,老百姓挣钱不容易,不能随意花冤枉钱。”
“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病人来找医生看病,会把自己的痛苦和隐私毫无保留地告诉医生,这对医生是多大的信任!作为医生,就要想方设法把病人的病治好,而不能想着多开药多挣钱,否则,不但对不起病人对自己的信任,更对不起医生这个称号。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这是我从医20多年来一直奉行的信条。”
曾在急救中心工作多年
靠真诚和患者成了朋友
在山东省立医院,陈立辉被同事们戏称为“网红医生”,他最初为人熟知是因为在昆明机场勇救猝然倒地老人的义举。
陈立辉在昆明机场救治猝然倒地的老人。
那是2016年3月27日中午,陈立辉正在昆明国际机场准备排队登机,突然听到一位老太太大声呼喊:“有没有医生,救救我们,救救我们!”
“老太太旁边躺着一位60多岁的男性,我赶紧过去查看,这位老人没有心跳,没有呼吸,也没有脉搏了,瞳孔散大,面色青紫,情况非常危急。”陈立辉说,凭借多年急诊经验,他判断这位老人是心脏骤停,必须紧急施救。“打120都来不及,等救护车来了,老人可能也救不活了。”
当时没有任何急救设施,陈立辉先是用拳头捶击了老人胸部,然后实施快速胸部按压。“当时真是什么也没想,没想救不活怎么办,也没想被人讹怎么办。就是职业习惯,救人要紧!”陈立辉跪在地上不停按压,10多分钟后,老人有呼吸了,陈立辉这才舒了一口气,老人也有了脉搏,他协助家属将老人头部调整为侧卧,防止有呕吐物导致窒息。之后,机场的救护车赶到,妥善安置了老人。
“我就上了飞机,飞回济南了,也没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后来,老人的家属还找到了我,来感谢我。”陈立辉强调,这次施救就像他平时的工作,有人要跌倒伸手扶了一把那么自然。
这件事经新闻单位报道后,长期在医疗一线默默无闻的陈立辉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实,陈立辉曾在急救中心工作多年。在此期间,与死神赛跑的事,几乎每天都在陈立辉身边发生,陈立辉仍对他刚参加工作时救治一位年轻女孩的事记忆犹新。“当时有一位年轻女孩,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因为和父母吵架,一赌气喝下了两瓶白酒。”陈立辉回忆说,女孩晚上12点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是酒精中毒重度昏迷中,怎么叫也叫不醒。对女孩进行了洗胃、催醒、导尿等措施,但还是无济于事。陈立辉不肯放弃,“父母就这么一个孩子,要是放弃了,这个家就塌了。”从凌晨0时到早晨8点,陈立辉和护士眼睛都没合上过,一刻也不敢耽误,一直用药物对女孩进行抢救。“到了早晨8点,看到女孩眼睛动了,我一看有希望了,救活了。”陈立辉说,“当时也谈不上医术多么高超,就是觉得当一名医生就要尽一份力。”陈立辉说,这件事时时刻刻提醒着他,对每位病人都要全力以赴,不放弃一丝的生机。
在行业内,医院急救中心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方,有哭的有笑的有闹的,也有不高兴骂娘上吊的,一场场生死离别,一出出悲欢离合,一件件人间的悲喜剧每天都在上演,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医患关系,让医生谈起来不寒而栗的医闹问题更让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整日提心吊胆。急救中心每天来的都是急危重症病人,患者家属都恨不能来到医院立即就能解除病人的痛苦。医生每天都要面对患者家属各种各样的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早已见惯了生生死死的陈立辉,时刻告诫自己,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以一个医生的天职,一个做人的良心道德去对待患者,即使面对最急躁的患者家属,也是不急不躁,对患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化干戈为玉帛。陈立辉说,有人说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作为一名医生,其实只要将心比心,对病人以诚相待,病人肯定也会回报我们以信任。
一天晚上,陈立辉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中传来急促声音,一男子称他父亲病了,想请陈立辉去他家中看一下。原来,这是陈立辉在医院曾经治疗过的一个病人的家属打来的。放下电话,陈立辉立即来到这个病人家中,为他进行认真检查,拿出治疗方案。病人和家人十分感激,为表达谢意,他们拿出钱物给陈立辉,被陈立辉婉拒了。
陈立辉的生活中有许多朋友,而这其中有许多都是他的病人,陈立辉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发展成了朋友。这其中,既有省市厅局委办的各级领导,也有来自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的兄弟姐妹,陈立辉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陈立辉眼中,患者没有地位高低、身份贵贱之别,只有“病人”两字。
“跨界”治疗不孕不育顽症
帮2000多个家庭喜圆生子梦
2021年11月7日一大早,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一对儿女和鲜花从菏泽赶到了风湿免疫科门诊,感谢陈立辉让他们有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原来,小雅(化名)结婚十多年一直没有怀孕,到济南某大医院连着做了七次试管婴儿手术,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手术却都没有成功。以后听病友介绍,山东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的陈立辉医生对于这种反复流产的很有研究,于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陈立辉,陈立辉根据小雅的病情及检查结果,考虑是免疫因素造成的妊娠失败,为小雅制定了方案,并且加了小雅的微信,免费为小雅提供咨询服务,就这样,在陈立辉的精心治疗下,小雅第八次试管婴儿手术终于成功了,十个月后,经过剖宫产,一对龙凤胎来到了这个世界。
陈立辉在工作中。
近年来,身为风湿免疫专家的陈立辉,竟然治好了不少不孕不育症患者,他也被不少患者称为“送子观音”。那么,风湿免疫是怎样和生殖产生关联的呢?
“风湿”二字很具有东方特色。在我国民间,它是老百姓“最容易”患的疾病,例如住的地方潮湿会患“风湿”,经常沾水会患“风湿”,年轻时受了冻老了也会患“风湿”。中医把风湿归为“痹病”范畴,认为是因风、湿、寒夹杂一起侵犯人体后引起的一类疾病。
“近三十年,随着西方现代医学的传入和发展,国内医院逐渐普及了风湿免疫科,在三甲医院乃至一半以上的县级医院实现了配备。”陈立辉表示,有一部分“风湿”和免疫不相关,比如受凉了关节疼;还有一部分“风湿”和免疫相关,是基因里边就带着的——现代医学的风湿和中医里的风湿并不是一回事,跟老百姓口中的风、湿、寒已无任何关系。绝大多数风湿免疫性疾病重心不在“风湿”,而是“免疫”。
在找陈立辉求诊的患者中,有不少是不孕不育症患者, 这些患者跑遍了多个医院也没有治好不孕不育,原本是为了治疗风湿而找到陈立辉的。陈立辉在问诊时无意中发现,不少患者复发性流产迟迟找不到原因,最终发现免疫指标存在问题。
陈立辉说,以前是“免疫(科室)不懂生殖,生殖(科室)不懂免疫”,带着问诊中的疑问,陈立辉暗暗下决心替求医无门的患者们攻克难题。他利用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虚心求教,一条论坛音频翻来覆去听了几十遍,经过刻苦钻研,陈立辉发现,免疫和流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慢慢拓展出一个新的诊治方向。2015年,陈立辉在山东省立医院率先开展免疫相关性不良妊娠的诊治,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至今已治愈2000多名患者,成功率90%以上,居全国前列。
在陈立辉的诊室外,等待问诊的患者坐满了走廊,病例与检查报告单几乎人手一沓。陈立辉看病很“慢”,用他的话说,要为患者负责,这些资料总要多对照一下,“经常一个患者就要看二三十分钟”,18元的挂号费让许多患者直呼超值。“现在我在两个院区来回跑,一周坐诊三天,基本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很幸运帮助这些患者解除了病痛,为他们带去了福音,让他们成功地抱上了娃娃。”陈立辉说。
医生,曾经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只有两种职业从业者被人们尊称为“先生”:医生和教师。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在悄然发生变化,打骂医生、甚至杀医生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原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院长段涛认为,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来形容目前医改或医患关系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任。天下做任何交易最大的成本就是信任,有了信任,一切交易的成本都可以变得非常低或者为零。“现在是患者怀疑医生乱开药、乱做手术,完全没有信任可讲。”而陈立辉医生把病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他通过微信随时回答患者的咨询,当病人的“家庭医生”,让患者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他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既然是个医生,就要讲医德,就要想法干好医生该干的活——给病人治好病,而不能想法挣钱。陈立辉也因此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尊敬。
陈立辉以自己扎实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认可。
2017年2月,他被省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党委授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先锋”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山东省立医院党代表。
2022年底,随着疫情实现由防向治的重大转变,济南市的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人数急剧飙升,首当其冲的是医院的急诊室和发热门诊,山东省立医院的急救中心排满了等待的患者及家属,一天的就诊量达700多人。由于医护人员普遍感染且处于发病期,一线的医护人员异常短缺,医院举全院之力保障急救中心的运转,向医院的每一位临床医生发出了倡议,希望大家参与急诊的救治工作,但是报名者寥寥。在这危难时刻,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的陈立辉勇敢地站了出来,带着疲惫的身体和阵阵的咳嗽扑到急诊的抗疫工作中。他怀着高度的责任心,用孱弱的身体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在急救中心度过了35个不眠之夜,维护了群众的平安和健康,再次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白衣天使、共产党员应交的答卷。 (康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