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环境资源 >

  

安钢生死劫 环保或成最后一根稻草

2017-05-16 20:50    来源:企业观察报





  

 
    从35亿元的亏损大王到打赢生存保卫战,刚刚走出生存危机的安阳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安钢),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的环保挑战。
 
    有人预言,环保或许是压垮安钢的最后一根稻草。安钢再次命悬一线。
 
    作为京津冀重点管控的“2+26”环保城市群的大型钢铁企业,今年3月9日,安钢在内部大会上提出,“绿色发展是安钢生存的条件”,必须通过提升环保倒逼安钢转型发展,走出一条企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绿色之路。安钢将投入近30亿元开始新一轮环保提升。
 
    有人说,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刚刚走出底谷的当下,安钢投入巨资进行环保设施建设,可以说是无奈下的抉择。
 
    艰难的生存保卫战
 
    作为河南老牌国企,经过50多年的发展,安钢已成为年产钢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现代化钢铁集团。在缺铁少钢的河南,安钢有着举足轻重的钢铁工业地位,产能占全省每年产钢2800万吨的40%左右,本部生产厂区占地4.5公里。
 
    资料显示,安钢钢材曾参与鸟巢主体建设、长江二桥建设,并曾被选为飞船主连接构件。
 
    受大环境影响,安钢亦在逐步亏损中艰难前行,2012年安钢股份暴亏35亿元,被冠以中国钢铁企业“亏损大王”称号,负债率高达80%左右。近年来,安钢一直奔走在生死存亡的边缘。
 
    2014年2月,安钢召开声势浩大的扭亏为盈誓师动员大会,正式提出“打赢安钢生存保卫战”。从降本增效的精细化管理,到全面改革创新为抓手,着力抓好“稳炼铁、强销售、降成本、促转型”。近年来,安钢一直披荆斩棘,奔走在脱贫解困的路上。
 
    2014 年,公司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对生产经营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调整,在行业内首创“板块+专题”的运行模式,加快由“生产型”向“市场型”转变,构建了以低成本战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快速反应、灵活高效的生产经营新模式。当年,安钢扭转了生产经营的被动局面,取得了“止血保链”的标志性成果。
 
    2015年是安钢雪上加霜、祸不单行的一年,由于铁矿石经济料的质量问题,使安钢最大容积量4747立方米的炼铁高炉在2015年出现了三次故障。最严重时,高炉日产铁水由1万多吨下降到7000吨左右,投入没减产量减,安钢为此付出了上亿元代价。
 
    在生产故障频出的同时,钢材价格一度跌至“白菜价”1500元/吨,销售结算价格不足1.6元/斤,重点统计全国钢企前三季度主营业务亏损超过500亿元。
 
    受此影响,安钢现金流开始失血,吨钢亏损超过100元。为了维持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以保障工资与利息正常支出,安钢选择不减产。这一年,安钢主业亏损18亿,安钢集团盈利2亿元。
 
    人员开支是安钢的另一重大包袱。河南省钢铁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李磊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钢在岗职工2.5万人左右,第三产业员工8000人,内退和退休职工达2.4万余人。安钢每年需要支付的工资和社保金共计20多亿元。
 
    相关材料显示,人员工资、银行利息加上每年需要上缴的税,安钢只要开张运转,每年固定支出近70亿元。为了节约成本,安钢从2015年开始裁减外聘劳务工。
 
    时任安钢生产经营部部长魏群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5年,安钢共减少外聘劳务工接近4500人,人均月工资大约在2000元左右。2016年,安钢与外聘劳务合同从之前签一年,改为平均1个月的短期合同。
 
    “现在过得都是紧日子,与2008年之前相比差距很大。”安钢某部门一负责人向企业观察报记者透露,“在此之前总感觉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从车辆使用到招待等,感觉过的就是富裕日子,现在的部门宣传经费以每年10%的幅度一减再减”。
 
    虽然办公经费、生产成本一减再减,但安钢始终坚守“基本不减产、不减人、不减薪”的“三不减”政策从未动摇过。时任安钢董事长、现河南省国资委主任李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因为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继续生产,是否还有发工资的机会,能做到的尽量坚持与争取。
 
    “3万铁军过五关、斩六将,险境中突围,死亡线上求生,我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的做法可圈可点,安钢精神令人感动。”在2015年的安钢年会上,李涛作为时任董事长发言表示,2015年的冬天有些寒冷和漫长,2016年春天的脚步稍显沉重和缓慢,但我们坚信并且已经感觉到,再冷的冬天终将过去。
 
    2016年,在连续五年亏损之后,安钢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走出巨亏之殇,全年销售收入370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盈利建立在不减产、不减人、不减薪的基础上。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使钢铁行业成为“过剩、落后、僵尸”的代名词,在供大于求、价格一路下跌的现实面前,安钢能平稳生存下来,已是万幸。
 
    曾担任安钢救火队长角色的李涛,在2012年钢铁进入寒冬的时候被临危受命,雄心壮志地来到安钢,经历了2014年铁矿石与2015年钢铁价格达到冰点的过山车似的频繁波动。却在2016年整个钢铁行业上扬的时候,离开安钢到河南省国资委赴任。
 
    “安钢作为一个正厅级国企,顺风顺水的时候谁经营安钢都能做出成绩。”一位安钢内部人士表示,大环境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左右的,曲折艰难的时候,虽然看不出闪亮的成绩,但做出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是不容磨灭的。
 
    “比管理、生产经营更迫切、重要的,是解决了安钢最大的融资问题,使其资金链没有倒,在经济一片低迷下使其平稳生存下来。”河南省钢铁协会办公室主任李磊接受企业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在最危险的时候,李涛把安钢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并把河南国投等几家国企引进来,通过合资的方式,把投资几十亿的冷轧项目推起来,为安钢产业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环保高压是最后一根稻草
 
    “只能称为收支平衡,不像2012年一样亏损几十亿。”安钢内部人士表示,无论是赢利5000万元或1亿元,作为一个占地4.5公里,每年投入几百亿元成本的大型国企而言,以上赢利是在降低各项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的,微不足道,面对当前的大环境,安钢还走在生存保卫战的路上。
 
    2016年虽然安钢提出“不减产、不停产、不下岗”的口号,实际上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4月份,近半年时间,受环保影响安钢一直在限产。
 
    在往年春节期间,从不放假的轧钢厂,2017年却迎来十多天的假期,这一举动被认为等于变相停产。
 
    随着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环保风暴骤然刮起,使原本前途堪忧的安钢,雪上加霜,有苦难言。
 
    近年来,为治理雾霾,保持蓝天,国家重视环保的力度一直在加大。2015年1月1日,修改后的新环境保护法开始执行,以高压态势,对钢铁行业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削减,成立了全年不间断的督查。
 
   2016年7月4日,河南不断加大督政问责力度,在全省打响大气污染攻坚战,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
 
    钢铁作为产能过剩行业,环保亦被作为淘汰落后产能,达到减量生产的重要手段。国家相关部门动用了行政、经济、法律三管齐下,以达到过剩行业的减量手段,在钢铁配套设施、达标排放等方面,逐级加大督导力度和惩罚,让不良资产退出市场。
 
    作为安阳市建城区、占地4.5公里的钢铁企业,安钢与安阳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仅一墙之隔,由于行业性质决定,作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一直在刀尖上跳舞的安钢,随时都有被关门或搬迁的危险。
 
    2016年年末,随着安阳市与郑州、开封等河南5地市被划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城市群,正式开启了安钢环保生存大战。
 
    所谓2+26个城市群,是指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及对北京环境有严重影响的传输性污染城市。必须接受国家环保部最严厉监管、要采取最严厉的监察措施,执行最严厉的排放标准。
 
    每年国家环保部将直接派人到26个城市,进行一年25轮不间断的督查。在每月一排名、每季度一考核的严格督查下,倒数第一名城市的市委书记与市长,将直接被国家监察部约谈,地方政府还要被问责。
 
    国家环保部明文规定,在采暖季的每年11月15日至4月15日,2+26个城市,无论空气质量好坏钢铁产能必须限产50%。其次,必须执行国家特别排放限制。
 
    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安钢作为河南省、安阳市最大的钢铁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安阳市政府高压监管的对象。
 
    安阳作为老工业城市,经过市场经济的淘汰与洗牌,在区域经济发展及工业调整过程中,由原来的钢铁、纺织、电子三足鼎立,逐渐形成了以钢铁为基础工业的,一业独大的经济态势。相关材料显示,河南全省钢铁年产能2800万吨,其中2000万吨产能在安阳,安钢作为全省钢企的排头兵,占整个安阳市钢铁产能的50%。另外1000万吨分散在当地12家民营企业中。
 
    2016年的11月至今年2月份,每吨钢材价格上涨近千元,利润在800元左右,受环保管控所限, 11月至4月15日之间,在安钢现有产能月产钢80万吨,平均减产40%左右。
 
    由于地方政府对环保形势分析不透、认识不清,部分地方政府采取一刀切的管控模式,让所有企业和所有施工工艺停产。
 
    对挣扎在生死存亡边缘的安钢而言,环保压力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如果限产50%,意味着安钢负债率将在原有基础上减去一半。以安钢400亿元总资产为例,在安钢负债率已达80%、负债规模320亿元的现实面前,被限产的安钢年营业收入难以达到300亿元时,意味着现金流断裂,难以支付连本带息的外债。
 
    有人预言,环保问题可能是压死安钢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磊透露,2016年钢铁价格回暖时,安钢由失血状态转为止血。如果安钢持续限产这种状态,企业在岗职工信心将会受到打击与重创。
 

 
    乐观的自我救赎
 
    “安钢在岗职工25000人,背后有10万职工家属,作为河南大型老国有企业,安钢不能垮,安钢得坚持下来。” 安钢能源环保管理部部长刘永民,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钢在环保问题上的认识历来是清醒的,也是坚决支持大气污染治理的。
 
    刘永民表示,坚决支持地方政府污染治理,但应按照中央提出的精准治污精神,不能让落后产能挤占先进产能。应该按吨钢污染物产能与排放量,出台统一标准。
 
    在巨大环保压力面前,安钢为了继续生存,在2017年3月宣布投资近30亿元,涉及烧结机烟气、焦炉烟气、原料厂封闭、大型除尘器改造等 6个项目,都将采用最先进设备和技术,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指标大幅度减下,能保住安钢产能,换回生产空间。
 
    据了解,在精准治污的道路上,经过一年的探索后,安阳市政府邀请相关国家单位制定了“准入门槛”与“优先”两个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标准。 
 
    所谓准入门槛,凡是达到国家特别排污标准的企业,根据安阳市大气质量管控要求可以生产运营,根据环境要求,随时有停产的可能。优先标准,是指达到优先标准的企业,基本可以不受安阳市空气质量红色预警空控措施的影响。
 
    为了尽早摆脱环保限产、享受优先标准,安钢正在连明加夜24小时不停赶工,要在今年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刘永民表示,环保项目建成后,以上几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几乎接近于“0”,高于2+26个城市群执行国家特别污染排放标准,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有宝钢湛江的新厂能做到,本部都达不到。
 
    例如:烧结机烟气国家特别排放限制是180毫克/立方,一旦安钢环保设施建成,将实现50毫克/立方。
 
    “这并不属于国际标准,也不属于国家标准。而是安钢为了生存下来,集团领导班子商议后的重大决策,下定决心瞄准最好的技术,执行最严格的标准,来换取安钢在安阳市的生存,稳定生产水平。”刘永民表示。
 
    相对于刘永民的乐观,河南省钢协办公室主任李磊持有谨慎的态度。他说,作为传统的钢铁制造企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不可能消灭掉的,即使安钢环保大气污染治理完后,整个城市群大范围雾霾还在产生,国家在承受很大环保压力时,还是会让停下。
 
    “企业拗不过国家政策,就是这个道理。”李磊说。
 
    相对于未来的未知,摆在资金链已经很困难的安钢面前的问题是,近30亿元环保项目建设资金,将从何来?如果安钢不受限产,能走出当前经营困境吗?一系问题都在等待有人来解。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安钢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在遇到环保限产后,无疑雪上加霜,举步维艰,安钢产能无法完全释放,成本升高,加剧亏损,国家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和信贷等都对安钢进行收缩。
 
    在这种情况下安钢千方百计地开工落地。刘永民表示,在积极争取国家节能、环保项目政策资金的同时,拓宽了融资渠道,让投标方垫资建设,支付相应的财务费用,分期还款。以缓解当前资金压力。
 
    为了支持安钢、鼓舞安钢、督促安钢,今年2月至4月份,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主管国企改革和环保建设的副省长张维宁、许甘露,密集到安钢调研。帮助其走出困境,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
 
    转型的未来是否能来
 
    “假如环保不限产,安钢在满负荷生产的前提下,走出当前困境没有一点问题。”刘永民斩钉截铁地向企业观察记者报透露,河南虽然是工业和农业大省,但却是一个缺铁少钢的省份,全年钢产量不到3000万吨,在当前全国去产能背景下,及行业发展逐渐回归正常的当下,安钢完全有能力实现扭亏为赢。
 
    刘永民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国钢产量每年在12亿吨,河北省占4亿吨,其中唐山市占1亿吨。曾经遍地开花的民营企业组成了装备落后、产能落后的钢铁生产群体。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的大力实施,良币驱逐劣币的钢铁行业洗牌已快完成。
 
   目前,安钢主业产品70%板材、30%建材。通过这几年的结构调整后,板材产品基本实现了高端化、高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2014年安钢开始谋变转型升级,投资20多亿元建设冷轧工程,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工程,也是安钢实现解危脱困、做大做强的支撑工程。
 
    安钢冷轧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宏伟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冷轧连退、镀锌生产线是冷轧工程的后道生产工序,该项目产品定位高端家电板、建筑板和汽车用结构板等,可满足包括商业级、深冲级、超深冲级等不同深冲性能和高强度级别的使用要求,其市场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
 
    为后来者,安钢想要弯道超车,其实很难。李磊表示,即使整个冷轧项目配套完成后,也未必会给安钢带来眼前效益,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钢确立了新的“1134”发展战略,坚持以“适应市场、提高效益”为指导,全面推进实施低成本战略、服务型钢铁战略、多元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用5年左右时间,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本部股份公司真正实现1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这一轮行业整合、洗牌后,企业将焕发新的活力与希望。”刘永民乐观地期待着。 
 

    相关阅读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