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杂谈 >

  

“广场协议”并不是日本梦魇

2011-12-31 19:09    来源:





  

人民币升值与否,正是时下国内外谈论的热点,也是2010年我国经济领域需要面对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时至今日,人民币是否应升值、升值多少仍未形成共识。其中,部分原因在于二十五年前日元升值的“教训”在国内为众所周知。实际上,当时日元升值确实带来了日本泡沫经济等问题,但其中更多是政策调控失当所致,而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本企业经营模式转型的努力,及日本国力因日元升值所享受的正面拉动,也不宜忽视。这或许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不宜被泛政治化,反更应以平常心对待,既强调有负面效应需疏解,也要看到其中正面的因素与机会。

按照美国初衷,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的国际协调会,确实是希望通过各国政府干预,通过美元贬值,增加出口,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状况。从1985年到1988年,各西方主要币种兑美元普遍升值,其中,尽管日元升值超过86%,但同期,西德马克升值了70.5%,法国法郎升值50.8%,意大利里拉升值46.7%,英镑也升值超过37%……其他国家并未出现严重的资产泡沫问题。这至少说明,“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与日本严重的泡沫经济问题并无必然联系,日本政府才应对泡沫形成、破灭及后续系列问题承担主要责任。

并且,日元升值之后,日本企业通过积极努力,也确实实现了“化危为机”。在1988年和1992年,日本贸易顺差仍分别达775.6亿和1066.3亿美元;同期,经常收支盈余分别为796.3亿和1175.5亿美元。

日元升值不仅并未损伤日本国力,反而帮助巩固了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日元升值后,迅速跻身储备货币行列,日本也得以进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心,拥有了近似于美国,靠印刷纸币收取他国“铸币税”的权利。同时,随着日元升值,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并购成本进一步下降,日本国民可支配财富的实力进一步上升。迄今,1亿多人口的岛国日本,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广场协议”所针对的货币升值另一个对象———昔日的西德,更在协议签订后的十年内,完成了“两德”统一大业。

客观地看,美国启动“广场协议”谈判之前,曾有人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合理的日元兑美元估值在120:1,而当时实际汇率是250:1,而事实上,在1987年底日元触及120附近后,连续二十年,日元汇率都围绕这一位置震荡。

具体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有关争论,笔者以为,当前我国政府一方面确需要表明态度,即以扭转中美贸易收支为重点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是不切实际的,但当宏观因素均支持人民币兑美元进入长期升值通道时,决策层更需要高度关注并尽早处置显著的资产泡沫风险,以日本政府坐视房地产泡沫所引致的惨痛教训为鉴。

在升值与否的问题上,光有戒心而没有准备,是不会得到机遇垂青的。

□沈洪溥(北京 学者)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