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推荐 >

  

清明节成为体会“孝道”“感恩”的平台

2012-04-03 22:0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4月3日电(记者 魏飚)“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节,母亲会带上我去给姥姥、姥爷扫墓,在墓前她总会流露出对二老没尽到赡养和关爱的愧疚。”老家在山西阳泉市的潘欣说。

    清明节三天假期,潘欣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回老家为逝去的亲人扫墓。她说,每年清明节都会带着孩子回老家祭奠先人,希望以此种形式对后代进行孝道和感恩教育。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被赋予了怀念先人、表达哀思的重要内容。民俗专家表示,祭奠先人的背后展现了“孝道”和“感恩”的情感,将“亲情之小孝”转变为“社会之大孝”,才能让渐行渐远的慈孝文化回归社会。

    清明节前夕,在沈阳街头几名大学生身穿汉服,行汉礼,向市民发放《二十四孝故事》和《弟子规》等孝文化宣传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孝道。为了满足家政服务员们缅怀亲人、敬老孝老之心,北京一家家政公司举办“文明清明 集体共祭”活动,以文明、健康、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

    在山西介休绵山举办的第五届清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介休市市长王怀民说,举办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旨在传承介子推忠烈爱国、孝老敬亲、功不言禄的美德,今年重点选择传承“孝文化”。

    “扫墓拜祭的同时,也是亲人团聚的机会,在潜移默化的言行中,向孩子们传递了孝道和感恩之情。”张薇是太原市一所小学的老师,她今年清明节假期给学生和家长布置了踏青、放风筝、给烈士扫墓等特殊的“德育作业”。

    “当亲人长辈在世时要给予关爱、体贴,而不是他们去世后搞奢侈的葬礼、建宏伟的陵墓。”山西社科院研究员谭克俭说,慈孝和感恩更应该体现在对健在的长者尽赡养之道,多一些关怀和体恤。

    相关阅读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