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书画院 >

  

松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书法类传承人

2021-03-02 12:06    来源:中国国情网





  
与松涛老师相识,还要从好友处,他的一幅作品结缘说起。
 
   记得那是一年前的春,去朋友家坐客,走进客厅右手一幅笔酣墨饱的作品吸引了眼球。我目不转睛的仰望着、观赏着松涛作品《相期以荼(茶)》,仔细端详品味,的确脱俗不凡。这幅作品有与朱熹千字文榜书异曲同工之妙,而且颜体、柳体均融入其中,并形成松涛独具匠心之笔,可谓标新立异。观之如春风沐浴,使人心旷神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书法类传承人松涛
 
   朋友貌似看出我的心思,便邀我坐下,品茶间,他如数家珍的介绍松涛老师。松涛,1963年出生于山东泰安;自幼受父翰墨日熏,六岁即与邻舍书写春联,至今皆以软硬笔书法冠名;现任北京松涛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类);国宾礼书法家;2015年被特聘为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副理事长;2017年被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推举为非洲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席;2020年又被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书法类传承人。

 

 

 
   八、九十岁的耄耋(maodie)老人雅称细分为:“喜、伞、半、米、茶”五寿之说。喜寿的“喜”草书竖写近似“七十七”;伞寿的“伞”草体形似八十;半寿的“半”字可拆为八十一;米寿的“米”拆开可读作八十八。而茶寿的“茶”更有意思,茶字“艹”字头即双十,中间的人为八,底部木是由“十和八”组成。中底相连构成八十八,再加上艹字头的二十,恰是一百零八。圣人仓颉造字结构“隐藏”的智慧文化,可见中国古汉字的神奇。

 
 
   喝茶聊天间,话题不由自主的又回到松涛作品上。朋友继续说,松涛作品是《相期以荼(读tu)》,荼比“茶”多一横。作品《相期以荼》不仅是松涛老师佳作,而且其内在含义也是中国汉字文化的核心。一个汉字一个故事,几千年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审美意识……都说明了中华文化汉字的传承意义。

 
 
   有资料显示:古汉字形成前没有“茶”字,当时仅以“荼”字代“茶”字。唐、宋年间,官学经籍教材《九经》即无茶亦无灯(古称烛为灯)。可见,远古时期“茶”与“荼”是同一体,“荼”即“茶”,“荼”的涵义要比“茶”广。不管哪种说法正确,当代共识的是,唐代中期陆羽《茶经》刊印后,“茶”字便广泛流行至今。反之,也说明“荼”字早于“茶”字。

 
 
   吴昌硕在书帖《角茶轩》中,将“茶”字多一笔,写作“荼”,其常用印章也是“荼可能更多艺术家出于审美之故,在表达“茶”字时多写为“荼”, 而文人学者出于对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则多用“茶”字。书法大家松涛作品《相期以荼》,意在表达“茶”寿时,竟藏头护尾、别具一格地“无茶意、非真无,读荼字、是真读”。

 
 
   松涛老师作品的深奥笔者获益匪浅。在当前浮躁的社会里,只有心静者可胜出。作品《相期以荼》即凸显了松涛的学识渊博,也彰显了松涛的传承境界。更为值得敬佩的是,松涛老师对国粹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书法类的传承与发扬,没有传承就没有根本,没有传承就丢失国粹。在传承中悟其道,追其神,循其理,求其韵,只有渊思寂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实为难能可贵。

 
 
   传承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要有天长地久、矢志不移精神。愿与松涛老师共勉,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书法类传承人松涛老师岀多更好的作品。

(图文/闵琦 编辑/刘川波)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