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书画院 >

  

王雪林:焦墨山水洗铅华 神笔妙用彰丘壑

2020-06-13 17:30    来源:中国国情网





  
北京疫情再次下调的当天下午,我们驱车来到画家聚集地宋庄。踏进王雪林工作室,200多平米的私密空间利用,功能划分由“作品创意区、艺术展示区、茶艺道场”依次组成,其层次分明,鳞次栉比足以彰显了王雪林洗尽铅华的出尘之美。

 

当代焦墨山水领军人物王雪林

 
  我初识王雪林,是几年前他举办的“韵动焦墨山水作品展”上。当时第一印象王雪林方方的国字脸,被满头乌发覆盖恰到好处地露出两大耳垂,富有生气的五官略显了他的和蔼可亲。几年后今天的王雪林依然如故,仍旧慈眉善目。

 

国家画院副院长、批评家张晓凌(左)与王雪林

 
  中国当代焦墨山水的重要领军人物王雪林,1964年生于江苏徐州。自幼随父习字画,1989年中国美术学院结业。1998年来北京,从此开始了持之以恒的书画艺术研究。和王雪林轻松的交谈,发现他不但具有赤诚相待推心置腹的个性,还发现他非常崇拜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更发现他骨子里堆满了中国五行、五色、五星文化的积淀……

 

中国葫芦第一人时福安(左)与王雪林

 
  王雪林,2016年在荣宝斋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被美国、法国、葡萄牙、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骄人的业绩源自于早年的“突破”。如果用“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衡量王雪林,他可谓是个“逆子”。他认为父亲的艺术无论是小草还是大树,都必须“远离”,因为小草长不大,大树到了头。他王雪林心中——是塑造自己具有独到见术,且属于自己独特表现形式的作品,哪怕最终比小草还小。

 

王雪林工作室(部分)艺术展示区
 
  王雪林,大胆尝试,创新开拓焦墨新领域,大概与他早年的敢于“突破”,敢于“远离”有一定关联。他这种执着、倔强、不服输的精神,足以支撑了他无怨无悔的心灵智慧。近十年来,“突破”奉献最多,“远离”索取最少的他,开始对中国焦墨新领域匠心独运,求索不止的尝试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黑、焦、苍、润”审美意蕴的深刻寄寓;他对焦墨艺术的极限开发,对苍茫空旷的凝重,对浑朴风格的境界追求……他胸中的山水,无不来自他对沧桑的精神砥砺与丰厚的使命担当修炼。
 



王雪林焦墨山水艺术作品展示
 
  在聊到焦墨山水时,王雪林如数家珍地介绍说,焦墨可称为枯笔、渴笔、竭墨。焦墨是山水画儿的一种,它是以最干的,饱和的浓墨实现画面虚实、浓淡、干湿等层次变化。焦墨与其它山水画最大区别是:它借用的是纯焦墨而不是借助水,在众多作品表现形式中,用干笔蘸浓墨的作画法是焦墨法,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画法。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深沉而浓黑,当为焦墨画者之楷模。

 



王雪林焦墨山水艺术作品展示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批评家张晓凌在《焦墨山水》开篇《序》中评论说,王雪林焦墨山水以书法为基盘,放笔入纸即朴拙陈厚,转折宽博有致,亦勾亦皴亦擦,线面相辅,笔力翻转腾挪间,自有摄人心魄的激荡之美。张晓凌在批评王雪林作品创作造境时还写到,表明上刚健霸悍、一味苍莽,实则玲珑活络、通体透灵。峥峥骨力框架中,华光四溢,沉郁顿挫亦演漾为兀傲清辣……在这浮躁时代,还有这样一位隐身般的画者,还有这样无尽的风怀,还有这样幽咽回环的笔力与画境。

 

王雪林焦墨山水艺术作品展示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陈明则说,王雪林临景写生时,常以不拘一格的图式章法,诠释了他胸中的丘壑,体现了他融古入今的学养。陈明在王雪林作品中看到,墨色的变化便是宇宙万物的变化。作品中虚实相生的墨色,枯渴相生,奇正相辅的笔法,更感受到王雪林那种“洗尽铅华的出尘之美”。

 

王雪林现场挥毫泼墨《舍喜》

 
  最后,王雪林幽默地说,我对汉字是门外汉,诠释汉字更是一窍不通。他继续说,汉字通人性,组合乐知音。每个汉字都有生命、有灵性,只有用心“悟”才能产生语言的火花。“舍”代表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在“舍”前加个“喜”就是“喜舍”,星云大师曾著书名《喜舍》,它是教人喜舍的智慧之法。传统从右读是“喜舍”、反之读“舍喜”。王雪林现场挥毫泼墨,作品《舍喜》寓意入木三分,粗细、虚实、长短……其委婉含蓄可谓臻微入妙。

(图文/ 编辑/刘川波)
    相关阅读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