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文作品《福寿》:赏心悦目藏家爱不释手
2019-06-23 12:23 来源:中国国情网


“福”是诸事皆吉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寓意。其名词包括幸福、福气,而动词包含了福利、享福、造福……每逢新年或吉日,则祝福之语在民间不同形式问候,用以祈盼万福降临。更有“老福字”、“福字灯”等形式为广大中国劳动人民所喜爱。

“寿”则是长命,即长寿。如:寿辰、寿面、寿糕、寿桃、寿联等,日常用语有健康长寿,成语有寿比南山、寿元无量、寿享遐龄……民间又称“七十七岁为喜寿,八十八为米寿,九十九则为白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各族人民养成了丰富多彩的祝寿习俗,寿文化更加完善。福寿与儒佛道三家学术意境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历史。

中国汉字中最吉祥的两个字即“福寿”。墨痴杨建文在谈到“五福文化寿排第一时”说,德者寿,大德者大寿,厚德者长寿。厚德载物,厚即深厚;德即按自然规律去生活工作、去做人做事。德道者必静,静者必长寿。德道者必大德大寿。德好身体就健康,健康才有寿,大寿即福报。有了寿,福报就在其中……大寿必得其位,其位必有其禄。这就是“寿”排第一的精髓,也是寿的境界。


杨建文: 1950年生于北京,俗称“京城墨痴、江湖痴人、黑白凡人”。杨建文自幼刻苦临摹颜真卿的和柳公权的碑帖。杨建文博览群书,尤对历代思想精华的诗词歌赋多能背诵成颂。几十年来,他鸡鸣而起、磨穿铁砚,逐渐形成自己“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潇洒出尘、不落俗套”的艺术风格。

杨建文一生围绕“古为今用”的思路,他积极参与策划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书画笔会,他在不同的慈善公益活动中挥毫泼墨、贡献墨宝。其作品被拍卖界、慈善机构、宾馆饭店、亲朋挚友收藏鉴赏。特别是总长200余米的《万字寿》更是推群独步,以“甲骨文、大小篆”等不同字体书写组成,是将笔墨纸三者溶于一体,相互依存彼此相靠。他手执于笔、笔挚于墨、墨汁于纸,心悟在手与笔、笔与墨、墨与纸三维间,随心所欲地去感悟自然、释放灵性,描述自然、展现境界……


(责编/刘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