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书画院 >

  

杨建文作品《舍得》彰显了人生最高境界

2015-11-27 09:12    来源:中国国情网





  
 日前在河北涿州“三义坊”书画集邮文化珍藏交流会上见到了“北方绿色巨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士坡。会后在其办公室看到墙上一幅出自书法家杨建文之手的作品《舍得》。书法家杨建文1950年生于北京,俗称“京城墨痴”。他曾刻苦临摹颜真卿的《勤礼碑、多宝塔碑、争座位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历代碑帖无数遍,逐渐形成了自己“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潇洒出尘、不落俗套”的艺术风格。他现任中国诗书画协会副会长、和谐书画院副院长、大中华国际名人书画院副院长。

 

    “舍得”最早出自《了凡四训》,佛家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书法家杨建文作品,“舍得”二字位于整幅作品中间,占据幅面一大半面积。右侧是“小舍小得”,左则是“大舍大得”,两边则是“不舍不得”。整体看去,上部“人”字起笔“苍劲有力、粗壮坚硬”,犹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而下部“得”收笔则是“坚忍不拔、立不可摧”,貌似参天大树“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如果说“舍得”二字起笔凸显了作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魄,而最后收笔则显示了作者“技艺娴熟、墨法自然”的功底和底蕴。三种不同的“舍”而产生不同的“得”更是紧紧围绕中心特大的“舍得”。观赏发现,作品整体布局均匀、左右对称,上通天、下连地,首尾相接、天地相连,其流利畅快的笔画、字形等在宣纸上彰显了作者书法功力深厚、独出机杼,墨色更是“蚕头燕尾、丰筋多力”。

 

    笔者从作品《舍得》中感悟出,作者自身对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还感悟到其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体验。在现代人眼里,“舍”是付出、是贡献、是投入,而“得”是成果、是产出、是认同。人生中最大障碍不是金钱、不是地位……最大的障碍是“舍得”,舍得其本意是愿意放弃一些行为、一些动作。宋代张商英说,乐莫乐于好善。一个人懂得“舍”才会快乐,施舍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升华自己”,其结果“得”到的还是自己。不舍光想“得”反而得不到,特别是在当前铜臭熏天的社会里,成大事者要舍,对任何“行为、动作”必须要“舍得”。

 


    墨痴杨建文运用“分合、合分”的永恒定式,把“舍与得”二字绘声绘色的入木三分、深刻有力。笔酣墨饱、流畅浑厚的“舍得”其内在艺术感染力和外在境界修养力,使收藏者、观赏者在静虑禅悟中、在觉醒醉美时,又眼藏到一种特殊的心理共鸣。这种共鸣深深触动着收藏家、观赏者,这种共鸣释放了作者的境界。舍”没有止境,“得”确有境界,“舍得”二字是人生必然的一项选择,舍是最高境界,舍得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味……

 

    而作品之外,作者的感情、神韵、灵魂等只能靠观赏者自己慢慢细细地去品味了。我们都知道“舍”读三声,舍弃、放弃、施舍,从字形组合看,舍由“人、干、口”组成。其中“干”是指日常生活行为,如舍得微笑、舍得点头、舍得掌声、舍得弯腰,而“口”却要叙述人与人之间要给方便、给礼节、给帮助……这些“行为、叙述”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具备的。“舍”字代表一个人的一切、也代表一个人的一生、更代表一个人的德行。“舍与得”是矛盾的,“舍弃”与“获得”充满人间哲理,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内心一种哲学思想。

 

    著名书法家米南阳先生曾特为墨痴杨建文题写《德馨》两个大字。我们都知道德指道德、品德,百姓施之好的行为、好的信念,馨则是一种散发很远的香气,“德、馨”恐怕是米南阳先生对杨建文书法艺术执着追求的肯定,也是对其为人的真实写照。作品《舍得》显示了人间大爱,《舍得》更彰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图文/刘川波)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