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马双彦的书画人生
2014-12-09 11:41 来源:中国国情网

马双彦,山西闻喜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集文阁书画院副院长,东方艺术天地网顾问。毕业于中央电视学校山西分校,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不仅被国家集邮协会等单位收藏,还入选亚洲艺术博览会门票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第一、二册。多次荣获全国各类书画展奖项十余次,被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爱好者所收藏。
关于书法和绘画的关系,一直就有“书画同源”这个说法。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留下的刻画符号遗存看,多是对一些具体事物的描绘。多用极其简约概括的线条描绘人、动物、日月星辰等。无论是花山岩画或苍源岩画,还是仰韶文化文的陶器或良渚文化的玉器上都可以看到这些人类早期的绘画作品。就是本着对“书画同源”的深刻领悟。在此前提下,艺术家马双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世界人物美术字”。

生命力是作品的灵魂。马双彦在书画创作中,力求写意境、写神情,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准则,依心中笔墨,追寻腕底之迹的流淌。他的书法用笔古朴沉着,刚健遒劲,笔法大胆,粗重拙落,舒展自然,隽秀潇洒,大美朴素,沉厚自然,饱含着清气、神气、灵气、才气、逸气,有一种高山流水、清泉洗心的美态;画作又以书法入笔,点画严谨,线条强劲,蓬勃灵动,真情淋漓,浓纤得中,丰润柔韧,温韵遒劲,神清气畅,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辛勤的耕耘终将换来甘美的果实,马双彦的书和画渐渐地愈臻成熟和大气,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青睐。1995年,他的绘画作品《五台圣景》,荣获了“五台山杯” 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奖。此后便一发不可收,仅1996年一年,他就揽获了五项大奖,先是绘画作品《伯乐相马》,荣获天马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接着绘画作品《世外桃源》又斩获了三清山杯中国书画名家大展一等奖。再之后,他的又一幅绘画作品《世界亚运图鉴》,荣获了世界遗产杯国际书画展精品一等奖,走进了他心中无比神往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庄严的颁奖仪式上,他从满头银发的评委手中接过奖牌和证书的那一刻,他感到心头在微微的轻颤,热泪也不由地夺眶而出……就在那一年,马双彦的作品《精彩中国》、《岳母刺字》还相继获得了华表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和精忠杯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自此,一发不可收,自1995年至今,马双彦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画大赛,夺得大奖。这充分体现了他扎实的书画功底,受到了评委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1998年的一天,少年时在家乡巧遇画像砖的那幅画面,又浮现在马双彦的脑海中。那也是他9岁的那年,那一年村里平田整地时发现了一座古墓,从古墓里出土了一些方砖,每块方砖上他发现都有一些纹刻,彼时,已具有一些书画功底的他细心地发现,那些纹刻是“一个字,字里还有人像”的字和画的巧妙结合。从那时起,他不再抵触父亲让他练字,书画双修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是不是该在纸上把这种书和画的完美结合表现出来呢?于是,他就细心地琢磨开了这种有着古老传承基础的艺术,一时间,这种痴迷让他忘却了身外的一切,一练就是没日没夜。

从踏上艺术之路那天起,父亲就告诉他要做一个大爱在心德艺双修的有用人才。一直以来,马双彦牢记父亲的教导,在创作出大量书画艺术的同时,也以“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境界创造着精神财富。在从事艺术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马双彦积极参加亚运、奥运、世博等公益事业,踊跃参加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认真创作、努力奉献自己的精品佳作。2008年汶川、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时,举国震惊、众志成城。那些日子里,马双彦四处奔波,低价变卖自己的作品,先后筹集善款200多万元,送往灾区,帮助灾区的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经过数十年的辛勤笔耕,作为世界人物美术字的创始人,马双彦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注目的成绩,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集文阁书画院副院长。作品不仅被国家集邮协会等单位收藏,还入选亚洲艺术博览会门票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第一、二册。多次荣获全国各类画展十余次,先后有中央和地方等数十家媒体对他进行专门报道。相信这位有着过人的勇气和自信以及自强不息求索精神的艺术家,在这条载满探索和发现的广阔的艺术大道上奋力冲刺,必将取得更加出色的佳绩。(云天)
(责编:凌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