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书画院 >

  

许文华的写意人生

2012-02-21 13:49    来源:国情网





  
 
著名画家许文华(中)与陈胜祥主编(左一)彭献国主任(右一)合影
 
    他是一位主攻太行的著名画家,太行山,这座古老的山脉,曾留下了他太多脚印,凝聚着他太多的心血,更是他心中神圣的艺术圣殿。在绵延起伏的太行山上,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表达着他对太行山的痴迷,对太行人的喜爱,对绘画艺术的执著。他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许文华,现任河南文砚书画艺术中心学术总监、中国文艺家俱乐部书画院培训处副主任、中原书画院客座教授、河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先后拜著名山水画家吴建潮,人物,花鸟画家罗镜泉两先生为师。作品除得师真传外,又从近代黄大痴、黄宾虹诸大师入手,并上追清之石涛、石溪,特醉心于宋之李成、郭熙等古哲先贤。作品能豪放厚重,大气磅礴中见灵秀,又能于古法中得己意,颇受世人欢迎。其作品曾在中国美协举办“懦子牛杯”,“全国职工美术大赛”,“第五届山水画展”中优秀奖;“九七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展中获银奖;第四届海峡两书画大赛《太行丰碑》获荣誉金奖;中国第六届山水画60强金奖等荣誉,被中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授于“人民优秀艺术家”称号。
    说起与太行的结缘,其中多少有些无奈的成分。许文华出身农家,在经济很紧张的情况下,能够从事绘画艺术,并得到家人的理解,他已经很感恩,所以,他从来没有太多的奢求。最初的贫困,以及太行山上潜在的精神与他画貌暗合的缘故,使他能从满足感里找到新奇,从此,他选择了太行山。频繁登上太行,与当地人的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他逐渐爱上了那里的山,那里的人,那里的空气,那里的一切。  
  现在的许文华,像是太行山上嫁出去的姑娘,每年的十月份左右,当地都会有人过来把他接回去。因为,一到秋季,山上的山楂,柿子都红了,满山望去,红彤彤的,格外诱人,此时作画,是再好不过的了。当地人也想让许文华过去,品尝山上的野果。但是,山上一到十月份路就不好走了,当地人担心他的安全,所以每年都会接他。在太行的日子也是许文华最惬意的,远离都市尘嚣,独享那份清静和悠然自得。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太行,研究太行,画出有深度有内涵的太行,许文华决定把自己“嫁”到太行去。他憧憬着这样的未来:“三间小屋,建在离村子不远的山腰上;屋前辟半亩薄田,或执笔或把锄,大隐于此,圆他“建一茅庐,得半亩薄田,终生于此山”(《洪谷随笔》许文华)的梦。田园生活虽然是他所梦想的,可他为何如此癫狂,真的在太行建小屋?因为,有几件小事深深地触动了他。有次在太行作画时突然下起雨来,同行的王宝贵(济源市书协)、徐卫伟、崔海洋三人就用一块三合板为其撑起一片天空。当画作完成时,许文华除了激动,感激,还有感动。那是老兄对小弟的关爱,平常人对艺术的尊重。为表达自己的感激,许文华决定复制三幅,每人送去一幅,后来只复制了两幅,因为他们实在不忍心看许文华画得太痛苦,一幅画要复制一个月才能完成。在他们的强烈制止下,许文华只好作罢。经历这件事,更坚定了许文华画太行的决心,他已着手收集所有关于太行山的资料。目前他正在寻找八路军当年的办公地址,古代愚公移山、鬼谷子教学的地方——古军校的全部资料,作出更加有内涵有价值的作品,来报答所有关注他的人。
  许文华心中有一个梦,那就是要做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画家,为中国绘画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许文华常说:“画是走出来的。”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成为一位具有实力的画家,必须走出家门,与自然交流,聆听自然的教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文华认为,只有通过“走”,对景物的印象才会深刻,才能挣脱别人的束缚,感悟出自己的东西,做出自己的画。因为“走路”,许文华曾经在太行山上迷路几个月,山上的野果是他的食物,山上的美景是他的伴侣,几个月的时间,他将自己变成太行山上的一位苦行僧。在这次“意外”迷失中,许文华收获了许多,大量的写生手稿,对风景的记忆,对绘画的思索,都为许文华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许文华常说,他是一个怀旧的人,喜欢传统的东西。所以,他的画非常注重传统,将传统绘画中人与自然的美和情感融入心境,尽可能以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精神与人性的领悟。加上多年美院式的严谨训练,技巧上的东西在他心中已经得到升华。看到一个景物,他马上能运用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法作出来。与有些画家不同的是,许文华作画时不一定非要绝对安静的环境。有时,父亲在一旁讲述生活中的琐事,他边听边画,当讲到童年时,思绪回到了童年,创作也随之而变。但情绪激动时许文华是绝对不会作画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有情绪稳定以后,才能冷静地思考,情绪亢奋时手是颤抖的,怎么能作成画?
  许文华主要研究五代及宋代的理论,古代画评论,和现代国际上的理论。他认为,现代画界百花争鸣,思想比较解放,理论比较杂乱。多读书,会读书,以及对书本的敏感,他往往从书里就能抓住创作的灵感。书里的某个细节,或音律或是节奏,或诗歌或绘画,经常能与他的心灵产生共鸣,使他兴奋得手舞足蹈。也许这是他能够在青年画家中迅速脱颖而出的一个原因吧。
  丰富的阅历,深厚的文化修养,加上许文华独特的文人气质,使他能把太行山的巍峨苍茫雄浑,或疏林古道,或断溪小桥表现得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息。许文华的画,走的是以人文为本,以古出新的路子,他很注重通过文化精神内核来表现文化的张力。著名山水画家刘万年说:“他(指许文华)的作品不太好看,但很耐看受用。”从笔墨和构图来看,许文华的画确实“不太好看”,像丑女无盐;从内在精神来看,真的很“耐看受用”。
  许文华的作品,不再拘于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打破传统的造型,技术的运用不会在作品中能够很自然地运用绘画语言,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宋郭熙的磅礴,黄宾虹的浑厚华滋,石涛的大气以及石溪的沉静各取一点,揉成自己的东西。许文华的画,延承了以往厚重华兹的风貌,造型更严谨,更合乎法度,在笔墨上更加沉着大胆,表现出超越年龄的老成沉稳。
  受老师吴建潮的影响,许文华也喜欢在时断时续的勾勒中,添加局部性的淡墨皴染,以突出物象的结构感与厚重感,将多画种的体面关系和谐地融入传统的表达之中,努力实现画家对主体物象的审美改变,使笔下成为画家独特创造的审美造型,成为画家自己审美感受的物象效果。
  许文华有时也画花鸟,西画等,但许文华认为那不是自己的主业,只可做调解之用。许文华希望亲身体会大自然的无穷变化与永恒生命,将大自然铸造成自我情感的化身。把自己的血液融入太行山中,籍此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情思,实现他的梦想。他的画,总是以最自然的创作状态,写最自然的,最熟悉,生命中最感人的事物,用现实主义造型的方法去表现象征主义,同时采用现代形式的视觉效果。能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视觉震撼力,是许文华一生的追求。(央视网 陈军丽)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