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杂谈 >

  

如何根治景区门票涨价

2012-05-09 11:00    来源:人民网





  
漫画 王华斌/人民图片
漫画 王华斌/人民图片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休闲旅游客户需求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游游客的景区门票花费已经超过交通,上升为最大开支。国家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出台,鼓励老百姓旅游,而景区门票频频涨价却让网友热捧“逃票攻略”。据人民网旅游频道不完全统计,2011年在一片“涨”声中,某些景区门票涨幅高达6倍。当原本应该全民共享的旅游资源变得越来越“高”不可攀,中国旅游何时才能真正做到“全民总动员”?

  一问:景区门票涨价归谁管?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规划所副所长马晓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门票涨价具有严格的涨价程序,国家对景区价格调整幅度也有明确控制。但根据《价格法》的规定,准确地说,门票的定价权还是在地方政府。记者从物价部门了解到,对于景区门票定价,国家4A级以上景区由所属市物价部门进行管理。

  二问:景区门票价格是否说涨就涨?

  据悉,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的相关办法,要求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门票价格要在调价前2个月向社会公布,同一门票价格上调频率不得低于3年。此外,根据票价不同区间,每次涨幅上限为15%~35%。另外,门票上涨还得通过各省的物价局,一般来说景点申请提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江苏省物价局工作人员如是说:“首先,走论证、成本监审,在决定了可以调价后,根据国家的规定,还必须有一个提前半年的公示期,因此,从景点提出申请到调价成为现实,往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问:景区门票价格为何居高不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景区对门票涨价给出的理由是控制游客数量、补充景区各项经费支出等。其实,地方政府对门票经济过度依赖、景区收入来源单一、管理者缺乏长远规划思路才是导致门票涨价不断的深层次的原因。

    国内旅游需求旺盛、社会回报机制缺失、还贷压力大等因素又造成了景区门票居高不下的现状。目前,居民生活水平在快速上升期,旅游产业前景大好。景区价格上涨后并未流失太多游客,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其次,景区企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景区把游客吸引来,旅行社、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交通等均能获利。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地方,都还没有建立起对景区企业的外部贡献进行合理回报的机制和渠道,也就是说,景区拉动了周边餐饮住宿效益的提高,但这一拉动贡献景区自身却赚不到一分钱。在此情况下,门票就成了景区增收的主要手段。此外,地方政府主导下大手笔开发的新景区比比皆是,投资额动辄数十亿,要提早收回建设成本,门票涨价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

 
漫画 王华斌/人民图片
漫画 王华斌/人民图片
  四问:景区企业化运作有何弊端?

    马晓龙指出,景区企业化运作的核心弊端就是将景区作为一种盈利工具,而弱化了景区作为公共产品的公益属性。

    1996年至今,国内多个著名景区陆续企业化运作,峨眉山、张家界等还成为上市公司,这些景区的门票近年来无一例外频繁涨价。尽管很多景区自称涨价是因为成本增加,但据新华社报道,众多知名景区被打包进入上市公司后,其主营业务高利润率惊人,自称“成本推涨”似乎站不住脚。

  今年3月1日,经营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内三条索道和一家酒店的上市公司丽江旅游披露,2011年5月15日即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索道客运票价涨价申请,欲将玉龙雪山索道价格由双程每人次150元涨到200元。该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当年盈利1.17亿元,较2010年增长158.81%。而旅游企业高利润率之下依然申请涨价并非个案。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旅游上市公司无视景区“公共资源”的特殊属性,也没有向股东派发与利润增长相应的红利。如桂林旅游公告显示,2011年其董事长年收入达73.08万元,而每10股派发1元的分红方案令其股息率远不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张家界坐拥稀缺旅游资源带来的高利润率,但公司自2003年以来一直没有分红;西藏旅游自1996年上市以来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又据媒体报道,安徽旅游胜地西递宏村的门票价格已经由几年前的五、六十元涨到了现在的104元,2010年直接门票收入近一个亿。这一个亿的门票收益有多少进了公司,有多少投入了景区维护,有多少进了地方财政。宏村景区从未公布过这方面的数据。

  五问:地方政府可否对景区进行补贴?

  在一些旅游大国,国家级公园和公共博物馆的门票价格政策,一般是由文化部及其下属的公共机构统一制定,并有立法保证,不可随意调高票价。数据显示,这些旅游大国景点门票收入在其运营费用中占比不大,景点运营主要依靠的是政府补贴。

  我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风景区日前晒了“账本”,逾七成门票收入用于世界遗产保护。也就是说,门票对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2011年,黄山门票收入约5.63亿元,而保护性支出就达4.13亿元,占门票收入比例超过73.6%。当年各级政府计划下拨的扶持资金达4136.35万元,实到资金2036.35万元,均用于景区保护上,显然,靠政府拨款是杯水车薪。

  马晓龙表示,与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比较,国内多数景区的门票确实贵了。“政府可以效仿国外对景区进行补贴,但取决于地方政府的‘钱袋子’鼓不鼓。凡是遗产类景区都适用于门票免费的方式,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是否能够支撑免费的制度,需要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北京票价不高就是以其经济实力作为保障的。中西部地区景区如果一刀切实施免费,估计下降的是旅游质量,最终损害的还是游客的利益。”

  六问:涨价是增收唯一途径?

  “五一”节前,在全国许多景区门票价格一片“涨声”中,湖北省宜昌市明令禁止市内景区门票涨价。宜昌市旅游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五一”三天宜昌旅游总收入约2.9亿元,同比增长约67%。湖北宜昌景区门票不涨“五一”旅游收入反增6成,正是善用当地特色资源、精心策划别样活动、针对客源城市广泛举行推介活动的结果。

    事实证明,景区和地方政府摆脱“门票依赖”,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游客、景区、地方政府是可以实现多赢的。而要实现这个转变,就必须通过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建立科学的回报机制,使景区企业的社会贡献得到合理回报;建立旅游投资的监管机制,避免盲目投资现象发生;建立旅游定价、调价的干预机制,使旅游产品的价格管理更科学。门票涨价不是简单的景区逐利问题。只有把上游的病根解决了,景区的“涨价跟风症”才能治愈。

 
漫画 赵玉宝/人民图片
漫画 赵玉宝/人民图片
  各方建议:景区应何去何从

  1、景区票价参考月均收入。凤凰网一位网友认为,要治理景区涨价,绝不是简单遏制涨价的频率和幅度,而是要改变当前依据“成本”的定价模式,应是根据国民收入水平,制定人人都可承受的价格标准。

  在美国一张全国国家公园的通用年票只要50美元,韩国景点门票价格一般在7元到20元,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他们人均月收入的1%,日本根据国民月均收入,将景区门票价格控制在1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0多元)以内。而目前,我国人均GDP为5420美元,100~300元的景区门票价格已经相当于5%~10%人均GDP。

  2、发展周边产业为景区增值。单纯贩卖景点不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长久之计,目前国内的一些城市已开始效仿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发展周边产业为景区增值。所以,配套开发、优质服务、文化挖掘、多元格局才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

    事实上,我国部分文化遗产已主动实施“零门票”,向公众敞开大门。杭州西湖自2003年免费开放以来,该景区每年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营造了当地良好的人文氛围。江西省在旅游淡季实施景区“零门票”也值得一提。免票活动期间,当地景区免票接待国内外游客1261万人次,同比增长82.06%,游客受益的同时,景区的文教辐射功能自然带动周边产业增长。

  3、公开门票定价机制。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有必要确立新的门票定价模式,老百姓反对涨价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景区运营成本的不透明,应该建立透明可查的科学机制,使得门票生成机制公开化,借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制度,通过第三方审计的方式公布景区运营成本,在解决成本的问题后,景区也可以保持合理的利润以储备未来发展资金。

  4、文化遗产保护费通过多元化途径解决。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崔光植在第四届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说,韩国有10项世界文化遗产都对外开放,像昌德宫、景福宫夜间也开放,目的是让更多人享受文化精髓,目前夜游人气很高。据他介绍,韩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费用,不单靠门票,而是主要通过多元化途径解决,既有来自公共财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资助,又打开或扩展了来自基金会、地方团体或民间的社团投入、资助与捐赠等。
 
    相关阅读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