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国人物 >

  

贾福林:文化自信的根源于太庙礼乐文化

2017-06-17 15:28    来源:中国国情网





  
2017年6月初,我接到挚友,文博副研究馆员、明清太庙研究室原主任贾福林先生电话。电话中他告诉且邀请我参加6月11日上午,在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有个“‘文化自信·大国真传’全年公益系列讲座”。电话中他还说,讲座是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阅盟、北京北图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希望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电话中,最后他告诉我说,此次系列讲座除他贾福林讲述“太庙礼乐文化”外,还有冯秀茜、吴同泰、任景利、陈秀中和汪锦生、王封臣共六位老师分别开启一本古书,讲述中华传统和文化自信;六位老师分别推荐《道德经》、《周礼考工记》、《六祖坛经》、《群书治要》、《神奇秘谱》、《水浒传》、《瓶史》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开展“互联网+”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火花……
 
    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早两年去过,印象中的“文津雅集”环境优雅幽静,这里有博大精深的古今文化、有鹤立鸡群的成功者,还有品茗焚香的善男信女,更有书琴棋画的爱好者……可谓万籁俱寂。可惜,由于其它原因,我放了鸽子,当天未能赴约------编者
 
贾福林:文化自信的根源于太庙礼乐文化
 
    多日后,挚友贾福林回忆说,2017年6月11日上午,随着一曲平淡深远的古琴曲《广陵散》响起,“文化自信·大国真传”全年公益讲座拉开帷幕。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前来聆听。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曾是明、清两代皇室家庙,旧称太庙。太庙是封建王朝皇室供奉祖宗牌位、年节大典祭祀先人的地方,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明清太庙研究室原主任贾福林介绍太庙位置及功能后对我表示说,中华文化之根在太庙,因为太庙凝结着礼乐文化的深厚内涵。


 

    中国古代文化怎么传承下去?我们的祖先已经交给了我们方法,这就是礼乐教化,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礼乐教化要树立文化自信,就是要把文化的种子安放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北京太庙就是祖先崇拜和礼乐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展示的核心场所。
 
    在谈到太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时,贾福林引用了《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左祖右社”。他用白话解释说,左祖指的就是太庙,匠人在建造国都时,一定要在皇城左前方建立太庙,在右前方建社稷坛,这是国家首都规划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太庙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祭祖建筑群;是现存明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太庙以太庙文化为代表的中华祖先文化,在当代和未来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太庙是“天下第一庙”。
 
    中华文化的核心——祖先崇拜和礼乐文化,起源于太庙,凝聚于太庙。对于太庙的文化,要扬弃、要传承。融入现代社会,形成现代新文化中的民族特色。这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和谐与发展的福祉所在。保持文化特色,就一定要传承文化之根。
 
    在谈到保护太庙的价值时,贾福林建议:将太庙建成国家祭祀中华共同组先的礼乐文化中心,重建传承五千年的,凝聚民族精神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典雅辉煌的礼乐文化。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太庙成为中华民族以及全世界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场所。构建共同祖先的崇拜的崭新信仰文化架构,熔铸民族之魂,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凝聚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是凝聚海外华人的精神根脉,是台湾回归的根脉所系,乃至中华永世太平的福祉的依托。
 
    贾福林以花甲之年,孜孜不倦,研究太庙。拳拳之心,不能忘怀,就是要重建礼乐文化,把太庙礼乐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宗庙礼乐早已申报为世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北京太庙却还没有重建。所以,重建太庙礼乐文化是他的理想。


 

    对于太庙文化要科学对待,不是盲目继承,不能复古,而是在传承中有选择,有创新。贾福林继续说,对太庙要进行“三个切分”。一是与封建切分。古代皇帝祭祖,如今回归全民。去掉封建宗法制家天下的内容,保留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礼乐文化的核心。改革创新。成为即传承文化精髓,又是预先带节奏的根深叶茂的文化精典;二是与阴丧切分。古代国家实行五礼。嘉礼、吉礼、宾礼、军礼、丧礼。太庙祭祖列为吉礼。祖先崇拜,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活动。严肃、庄重、崇敬,但不悲戚;三是与迷信切分。古代人认为灵魂不死,这是不科学的。现代人对人既有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明白逝者的崇高精神境界能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
 
    经过三个区分和科学的创造,我们就摆脱了困惑,使太庙祭祖不再是私家行为,而变成全民祭祀共同祖先,理直气壮地向祖先学习智慧,从祖先伟大的功绩和人格中吸取力量,获得祖先的护佑和吉祥。在传承中创造新文化,为当代和后代谋求福祉。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性光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也聚义积极意义。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我们有理由这样自信:创新中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必将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贾福林极为虔诚地说。
 
    2005年,贾福林研究的专著《太庙探幽》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当他将专著送给罗先生时,贾福林激动地回忆说,当时罗先生特别高兴,并兴奋地告诉我,做学问的要好好研究太庙。罗先生给贾福林老师题字《心远斋》,其用意不言自明。罗先生把全国所有重要的古代建筑都关注到了,他最后一个关注点就是太庙。我谨遵师训,不论在上班还是退休以后,我一直默默的深入研究太庙,将祭祀研究延伸文库礼乐研究。2005年出版了礼乐文化专著《中和韶乐》。我受邀在首都图书馆、中国园林大讲堂、中关村图书大厦、北京人文大学、方庄社区等等许多地方讲“太庙文化传承”、“太庙文化传承”“太庙与中轴线申遗”“礼乐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的工匠精神”等,我的研究成果能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也是对罗哲文先生的告慰。
 
    贾福林先生最后深情地说:有人说我是罗哲文先生的弟子,不敢称弟子。只能说我是中国古建筑泰斗罗哲文先生的学生,一个小学生。罗哲文先生是一座大山,我曾经在他山脚下依偎过的一棵小草,我跟罗先生结识是因为太庙,他是太庙的顾问,后来我加入了中国紫禁城学会,我专心聆听,经常请教,与罗先生结成师生之谊。(责编/刘川波)

    相关阅读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