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教育 >

  

大学生武小根献爱心 三进大别山麻城支教

2019-08-19 09:10    来源:中国国情网





  
大四学生武小根,1997生于加拿大,现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武小根自2017年暑假起至今,连续三年三次自愿自费走进红色大别山老区,湖北麻城市乘马岗镇支教。乘马岗具有“中国第一将军乡”称号,也是湖北省扶贫重点乡镇。三年来,武小根分别在麻城乘马岗镇的“树声希望小学、院子中心小学、乘马中学、麻城一中”等学校教育扶贫,陪伴留守儿童,享受红色支教快乐。

 

武小根三年三次自愿自费走进红色大别山支教

 
    乘马岗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曾有2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六千余人亲历长征,多名优秀儿女在革命战争年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开国将军仅乘马岗镇籍就有33位:包括大将一名:王树声;上将三名:王宏坤、陈再道、许世友;中将七名:张才千、周希汉、王必成、李成芳、郑维山、鲍先志、张池明和少将二十二名(名单略)……

 

乘马岗镇院子中心小学校长徐能英(左三)与支教老师合影
 


前排左起:武小根、许修子、卢真、
念致妤、徐能英(校长)、朱雪杨,学校将军谱前合影 
 
    湖北麻城市乘马岗镇院子中心小学校长徐能英回忆2017年5月,武小根、李旭珩、陈紫尧、黄志浩和女生潘妍第一次来我们“中国将军第一乡”乘马岗支教时说,由于每天早上5点起床,直到8点晚自习下课,支教生活近一周时,这五位中外大学生喉咙不同程度的嘶哑。当时支教女生潘妍操着沙哑嗓音,指着办公桌上的罗汉果、胖大海等润喉药品说,讲课真的很辛苦,但我们一定坚持,绝不退缩。

 

2019年武小根(左二)乘马岗支教现场讲课

 
    三十年来,徐能英校长坚守在大别山老区红土地,躬耕于三尺讲台;她逝去的是青春金色年华,不变的是献身于老区教育;她推进的是文化扶贫进村,传播的是红色文化情怀。她介绍支教发起者武小根时激动地说,开国大校、医学教育家、武小根的姥爷王恩厚就是乘马岗人。王恩厚1931年随叔叔王树声大将、王宏坤上将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17年武小根(左三)乘马岗支教现场讲课(图片来自网络)
 
    武小根在乘马岗支教三年里,他每年都坚持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国大将王树声故居(包括乘马岗将军陵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而今年支教间,武小根、朱雪杨,安常习故再到王树声大将故居、将军陵园,同时冒酷暑又到河南新县“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拜谒了许世友将军故居……”认真听取了讲解员叙述的红色故事、更多的是汲取了先烈们红色力量。

 

武小根、朱雪杨,瞩目大将王树声展板

 
    一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到贫困的老区支教时?武小根这样回答说,当年,也就是2016年,我正在加拿大上高中。加拿大教学大纲有规定:高中期间,每个学生必须有40课时义工,否则不予毕业。当时学校安排我们去柬埔寨暹粒学校参加义工,后来我妈妈知道后对我说,你应回老家麻城去支教。哪里是老区非常贫困,乘马岗的儿童非常需要教育。

 

武小根(右一)拜谒许世友将军故里

 
    大别山,麻城、乘马岗是革命的摇篮。在革命战争时代,他们为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国家建设时代,他们顾大局讲奉献,支持国家建设。安闲舒适的改革开放时代,我们绝不能忘记家乡的苦。我到乘马岗支教三年,虽然艰难困苦的生活与北京有天壤之别,但是,这恰恰是我妈妈给予我生命的延续,博爱之源。武小根这样回答了到老区支教原由。

 

支教间,武小根到将军陵园接受红色教育

 
    自己的“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家在哪儿?每个人都应理所当然的知道。弄清楚根在何方、在何处?也是一种弘扬根文化,传承孝文化。武小根到乘马岗支教,首先源于乘马岗是他妈妈的老家,其次乘马岗是贫困山区,当地孩子们需要帮助,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武小根的父亲继续说,对于孩子的培养要从小抓,要培养孩子有爱心、积极向上,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院子中心小学校长徐能英(左四)、支教老师与学生合影

 
    在当前物欲横流铜臭侵蚀的今天,父母的一举一动以身作则能激发孩子生活幸福感,那么父母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更能胜过名著精典;如果说,5岁时武小根《宇宙飞船上蓝天》的作品凸显了童心继承了祖父航天的梦想,那么连续56天,从加拿大温哥华骑自行车到美国纽约的毅力则彰显了武小根继承外祖父坚持不懈的吃苦耐劳长征精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愿祖辈传下来的吃苦耐劳精神,文化习俗还是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图文编辑/刘川波)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