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史教育 >

  

枪魂,铸就的铁血丰碑

2019-04-08 10:48    来源:中国国情网





  

   
 

    清明节前夕,收到“庆华记忆”总编、《枪魂》作者刘长泰满怀深情撰写的《枪魂,铸就的铁血丰碑》一文。文章回忆了“庆华英雄志、兵工忠骨魂”的辉煌历程,并解答了《枪魂》是怎样一部书?其书“魂”的核心之处……
 
    清明,自古以来就有双重含义:一是回顾历史、祭奠英烈或祭扫先祖墓的节日,二是在生机盎然的春天,去郊游踏青寻暖阳或利用清明假期,宅家静坐读读书的日子。在缺乏静坐读书的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细读这篇文章,心中由然生出一番感慨。
 
    祭奠英雄、追思英烈,通过品读这篇文章,点燃我深切缅怀庆华老一辈兵工人的心灯,和唤起对还健在的那一代人的热爱之情。庆华的枪魂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新时代,应该薪火传承!现将《枪魂,铸就的铁血丰碑》全文刊发。

 ——编者


枪魂,铸就的铁血丰碑

 
    长篇纪实文学《枪魂》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后,犹如石击静水,泛起不小的波澜。当她那神秘的面纱被揭开,浪漫血色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人们眼前一亮,随之而来的便是仰天长叹……
 
《枪魂》是怎样一部书?

    坐落在黑龙江小兴安岭西南山麓的北安城,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昼夜不停地响着枪声,给这个边陲之城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枪声来自于城东的一座生产枪的兵工厂,她正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冲锋枪厂--国营庆华工具厂(代号626厂,简称庆华厂)。枪声让那些听着长大,枕着入眠的人们,心中不断地掠过梦幻与好奇。
 
    1950年冬,素有东北工业重城之称的沈阳笼罩在鸭绿江畔弥漫而来的硝烟中。城外,火车载着坦克大炮奔驰在铁路线上;志愿军依城取道向鸭绿江方向集结。城内,重要的工业设施在紧急疏散,以免战争所殃及。一个东北军阀张作霖创办的,被改造为人民兵工的"五一兵工厂",奉党中央指示,按照毛主席在兴安岭一带可以建设兵工厂的设想,紧急迁往战事后方的黑龙江,其中的枪厂入驻北安。
 
    北安是延安派遣干部在东北最早建立省级人民民主政权的省会之地,铁路公路交汇,城里还有日本鬼子投降时遗留的兵营--东大营,就冰天雪地里紧急建厂来说,这是一个难寻的好地方。北安县委、县政府和老百姓们举起双手热烈地迎接兵工厂的到来,于是,“人随机器走,搬迁去北安,建设新枪厂,造枪供前线”的战役打响了。
 
    为了支援朝鲜前线,1600多名兵工战士激情燃烧,让严寒躬身俯首,风雪不再肆意凛冽,土地悄悄地软化傲骨,兵工史上的奇迹出现了——
 
    寒冬里的90天搬迁复线建厂: 火车站到东大营两公里的路段上,机器设备运输靠几台汽车鸣笛,几十台马车扬鞭,其余便是人背肩扛,绞盘拽,爬犁拉,仅仅是45天的抢运,上千台的机器和堆成山似的钢材,在人马川流,号声震耳中搬运进厂。随后便是炉火烤厂房,建线安机器,又是一个45天,在新一年东方的晨曦出现之时,搬迁复厂完成,一座新枪厂屹立在北安的东大营里……
 
    春天里的90天钢枪装上军列: 兵工人汗水未干,乏身未缓,紧急投入到由毛主席亲自命名的50式冲锋枪(仿苏波波沙冲锋枪)的生产中。车间里大幅标语悬在空中,生产班组红旗插在机台;技术人员跟现场,工人师傅开机器,天天“连轴转”,月月“三班倒”。人们小病不请假,轻伤不去医院,上厕所带小跑,主动加班献点。仅仅是两个45天的昼夜奋战,在600多名生产英雄披红戴花,立功授奖的时候,50式冲锋枪装上了军列。随着汽笛长鸣,军列驶出北安火车站,朝着战火纷飞的鸭绿江方向奔驰而去……
 
    热情高涨的兵工人没有沉浸在创造奇迹的骄傲中,一刻没有停歇地接连生产。他们一线夺高产,后勤上一线,技术传帮带,班组争模范;“不让前线战士多流血,后方就要多流汗”的劳动竞赛热火朝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靶场里的枪声响彻在天高地阔的小兴安岭脚下,乌裕尔河畔。兵工人一鼓作气,把35.8万支50式冲锋枪源源不断地送上了前线。钢枪打出了神勇,弱旅变身为无敌的强军,战士们的感谢信飞向工厂,敌人闻风丧胆地退向“三八”线。中朝人民唱响正义战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朱德总司令带着毛主席的嘱托亲临北安,视察了为朝鲜前线作出卓越贡献的庆华厂,还有奋战在那块沃土上的兵工人。
 
    此后,国际形势乱云飞度,冷战中的美苏两霸挑起国际地区战事不断;溃退在台湾的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越南战争的威胁;印度扩张挑衅;苏联边境陈兵百万,以致中苏发生边境武装冲突等等,让庆华厂在武器生产上愈加任重道远。情急之中,他们成功地仿制出了56式冲锋枪(仿苏AK47突击步枪)和54式手枪(仿苏托卡列夫手枪),两大无可替代的主产品,并把生产能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分别提高到25万支和15万支,被国家列为军队重要的制式武器。
 
    一代代兵工人壮志如初,豪情不泯,热血澎湃。他们任凭时光荏苒,白桦林的春绿秋黄,在机声隆隆的车间里,依旧“眼熬红,手摸烂,不完成任务不下火线”;依旧攻坚克难,“多出枪,出好枪,建设祖国保边疆”;依旧一如既往地你追我赶。
 
    用兵工人自己话说:“保卫国家生产枪,大干快上没话讲,若问一天干多少,闭着眼睛听枪响。”广袤的松嫩平原奔驰着一列列火车,把满载着特殊钢材的一节节车厢拉进工厂,又把装满绿色枪箱的一节节车箱运往军队和响着枪声的地方。
 
    庆华厂的功绩光彩夺目,几代庆华厂主要领导人、劳动模范都曾与领袖毛主席合影,他们分别从周总理手中接过锦旗,中央和部委领导亲临视察,元帅和将军们前往慰问,荣誉和嘉奖纷纷而至……
 
    所有这些,没有让庆华兵工人居功于过去的卓越,也没有满足于后来的灿烂辉煌,而是伴随着我国国防建设和兵器工业的发展,继往开来,以满腔热忱继续挥洒汗水,以聪明才智贡献力量,铸就枪魂,续写着神话一样的伟绩:
 
    ——先后仿制、自主研制各种类型的冲锋枪、手枪、特种枪、外贸民用枪共计8个系列40多个品种,是我国枪厂轻武器设计与生产定型、转产与技术储备数量最多的工厂。
 
    ——自主研制的64式微声冲锋枪、67式微声手枪、59式警用枪、64式自卫手枪填补国内研制领域的空白,跻身于世界轻武器研制的领先地位。
 
    ——56式冲锋枪系列、54式手枪系列等12种主产品全部实现部控优质产品,多种产品荣获质量金质奖章。
 
    ——合计生产各类枪支900多万支,可装备800个制式步兵师,统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兵种武器装备大半个世纪。这些枪既武装了军队钢铁长城,也武装了八亿人民的信心与豪情。

    ——援助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越南三个国家建设枪厂,无偿支援亚非拉革命,有40多个国家的军队得到武装。军品枪走上国际军贸舞台,民用枪隔着太平洋打开了北美市场,出口数量雄踞枪厂之首。
 
    ——支援国防“三线建设”,出财力、人力、技术包建“两弹一星”和兵器工业的兵工厂,输送技术和管理人才,只要有兵工厂的地方就有庆华兵工人的飒爽英姿。
 
    ——创造了著名的“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干部、技术员、工人三结合”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庆华厂党委书记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赢得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被毛主席誉为在远东、在中国出现的“鞍钢宪法”,成为独具特色的工业企业管理的纲领 。
 
    ——研制生产出东风系列运动手枪,供给国家和省级射击运动队训练与比赛。我国射击运动健儿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上,不畏对手,横扫强敌,先后夺得18枚金牌,让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兵器工业大型重点兵工厂,在改革开放时是国务院外贸出口扩权和机电产品基地创汇企业,两个不同时期,闪耀着同样的瑰丽之光。
 
    历史写真,岁月留痕。从1950年至1988年,伴随着走过铁血兵工的38年,庆华厂也发展成为兵器工业的泱泱万人大厂,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里,人们潮水般地在东西南北的四个大门涌进流出,很是壮观。当时北安流传着歌谣说:“姑娘姑娘,快快长,长大嫁到庆华厂……”
 
    半个世纪走来,在冰天雪地中立起的庆华厂, 犹如兴安岭上展翅高飞的雄鹰,恰是松嫩平原上奔腾的骏马,用铸就枪魂的伟业,把工厂造就成了饮誉兵器工业的功勋大厂,被称之为新中国枪械生产的摇篮--北国一华!
 
《枪魂》就是这样一部书,这就是她的核心之处
 
    她通过一个大枪厂神秘的,鲜为人知的史实,叙述了我国兵工发展与辉煌一段可歌可泣的历程;弘扬了几代兵工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告诉人们铸就枪魂的故事,是兵工人傲雪凌霜,汗水浸衣,高歌猛进的真实写照;是庆华5万人血色浪漫不朽的诗篇,是新中国兵器工业彪炳史册的辉煌!当人们读过这本书后,都会掩卷深思或者仰天长叹:《枪魂》,铸就起一座铁血丰碑。而这座丰碑应该映照着走进新时代的人们,心中不断地升腾着火红的朝阳,为实现祖国不断地繁荣与强盛的梦想,铸就更加蔚为壮观的民族丰碑!

(文/刘长泰 责编/刘川波)
 




当年新书《枪魂》首发式与售书现场(作者左一)
    相关阅读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