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书画院 >

  

油画民族化探索的自觉与超越

2019-04-23 12:01    来源:人民网





  

鼓励艺术家、收藏家和社会各界向国家捐赠优秀美术作品,是政府加强国家美术收藏、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美术事业的有力举措。4月11日至21日,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靳尚谊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已在艺术之路上与新中国同行七十载,今年85岁高龄的靳尚谊先生,其艺术和捐赠义举,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8年,靳尚谊曾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9件作品,此次又向该馆捐赠35件作品。74件均经本人精心挑选的捐赠作品,时间跨度从1954年至2017年,语言形式有油画和素描,创作题材有风景和人物,作品类型有写生和创作,体现出靳尚谊博大的艺术情怀和不懈的求索精神。此次捐赠使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靳尚谊各时期绘画作品总数增至81件。为筹备本次展览,主办方又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和北京画院美术馆借展6件作品,共展出作品87件。相较于靳尚谊旺盛的创造力,此次展览仅呈现出他漫长艺术创作生涯的一小部分,却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油画艺术探索的基本脉络与成就。

  1949年,靳尚谊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培养出的第一届专业人才。此后,他的艺术思想、创作理念均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20世纪50年代,靳尚谊进入苏联油画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创作;70年代末,伴随改革开放,他潜心对艺术语言本体进行探索,接纳并研究欧洲古典主义绘画造型和语言风格;90年代,随着对油画民族化的广泛讨论,他在古典主义风格中融入中国水墨画的视觉样式和写意笔法,创立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独特风貌。可以说,通过梳理靳尚谊艺术创作的基本面貌,得以从中窥见中国油画民族化不断探索、超越的历程。

  “油画民族化”并非突然出现在靳尚谊的创作中。1957年,靳尚谊的老师董希文先生就曾在《美术》杂志发表文章《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提出要想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油画,就要有“自己的气质,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要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形象、质感与生命的三个因素的结合”之表现方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油画艺术之路。在靳尚谊的肖像画创作实践中可以清晰感受到,随着时间推移,他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老师关于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之路的展望拥有着超越时代的感召力。

  为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靳尚谊的油画民族化探索之路,策展团队在中国美术馆1号厅的弧形墙面上对比展出其油画肖像艺术创作的两种主要风格:一种以80年代创作的《鲁迅》《瞿秋白在狱中》《塔吉克新娘》《医生》等作品为代表,一种以90年代中期创作的《画家黄宾虹》《晚年黄宾虹》等作品为典型。通过将这两类肖像画在同一空间中并置,使观众能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靳尚谊不同时期油画创作理念的变化。

  很明显,80年代,靳尚谊注重再现性的塑造,力求刻画出人物的空间感和体量感,风格上呈现出沉稳、内敛的气质。这一时期创作的《塔吉克新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艺术家回归油画艺术语言本体研究的重要成果,可谓开创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语言风格的扛鼎之作。

  到了90年代,靳尚谊更重表现性,追求油画艺术语言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风格上显现出灵动、圆融的气质,这种审美倾向接近于中国画学理论中强调的“气韵”,意味着此时他已开始探索不同于西方的、融入中国文化精神的新油画艺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谈到靳尚谊这一时期作品时认为,“这些倾注在人与画、形式与意境,技法与审美中的诗性,以及在油画中渗透的水墨意象,实质上是靳先生长期以来的艺术心象。”这些“表现中国传统文人的肖像画,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超越于一般所理解的中西结合的油画民族化概念”。

  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油画家的绘画实践都与油画民族化的论题相关,均致力于推进中西画法的融合。靳尚谊却并未局限于此,而是希望能够“兼顾中国的文化内涵与西方油画的精湛技巧,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西方状态的新的抽象美”。同时,他还认识到艺术创作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好画不在内容,在于表现的高度,这个高度,古典和现代一脉相承”。靳尚谊对中国油画艺术的认识走向了无中西之分、无古今之别的新境界,这也恰恰证明,至高的艺术境界是超越一切概念和边界的。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