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举办第九届苹果文化节
2012-10-25 22:39 来源:中国国情网

由北京昌平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主办的“北京昌平第九届苹果文化节于2012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举行。
记者在苹果节开幕式上看到,包括精品苹果、新优品种、艺术苹果等在内多达500种样品集体亮相。百名书画家还以昌平苹果为题材挥毫泼墨,作品极具浓郁乡土地域特色。据介绍,苹果节期间,昌平将推出金秋全家汇和关城古韵2条自驾采摘线路带领市民玩遍昌平,同时,可观光的8条线路也将同步推出,市民可以尽情领略昌平特有的古韵风情。

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使昌平成为全国最早引种红富士苹果的地区之一。1979年12月,日本友人把六根当时十分珍贵的红富士苹果接穗赠送给昌平,这是富士苹果第一次出现在神州大地。1980年4月,昌平区正式从日本成功引进了红富士原株,定植于西山口果园,后移植于崔村镇大辛峰果园。随后,昌平区果树科技人员对引进的红富士苹果进行了大量试验、观察、培育工作,成功选育出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富士优系品种。迄今,昌平栽培红富士苹果的历史已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底蕴。
昌平,位于北京北部上风上水,自古就有“福地”的美誉。历史最早记载北京昌平盛产苹果在明代,《群芳谱》中(公元1603年)“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这里优越的光、温资源充足,光照不但有利于果皮着色,更催化了果实内淀粉转化为糖份、生成维生素等化学过程。
“山前暖带”土质为轻沙壤土,土层深厚、透气性好,土壤微量元素:磷、钾、铁、锌、硼元素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值,土壤PH值在7-7.5之间,可谓苹果生长发育的沃土。
苹果所喝的水都是取自地表200m以下经过层层过滤的深层水。水中含有锌、锶、硒、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水质纯净,基本达到偏硅酸型天然饮用矿泉水标准。喝“矿泉水”长大的昌平苹果品质自然出众。
零农残苹果“扎根”昌平
近年来,昌平按照“标准管理、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完善的苹果标准化技术体系,大力推广以果实套袋、果园生草、土壤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为代表的10余项实用技术,使全区苹果优果率达85%以上,并于去年率先在全国实现苹果零农残有机生产。
现阶段,昌平苹果产业正处于转型和优化升级的发展时期,以高端品质、有机栽培为目标,不断加强现有乔化园的精细管理和发展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果园。
同时,加强对苹果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昌平区园林绿化局果树科举办苹果管理技术培训班、现场会66次,共计培训果农7100余人次,培训地点深入到各主产镇、重点村和重点果园,扩大技术辐射带动面,提高培训成效,果农的果树管理技术素养和水平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措施应用及时到位。
现阶段,昌平苹果产业正处于转型和优化升级的发展时期,以高端品质、有机栽培为目标,不断加强现有乔化园的精细管理和发展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果园。
同时,加强对苹果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昌平区园林绿化局果树科举办苹果管理技术培训班、现场会66次,共计培训果农7100余人次,培训地点深入到各主产镇、重点村和重点果园,扩大技术辐射带动面,提高培训成效,果农的果树管理技术素养和水平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措施应用及时到位。
1000万政策扶持惠果农
200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标准管理”发展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在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苹果套袋、铺反光膜、人工授粉、高接换优等方面对果农给予专项补助。
今年,我区共投入了1000余万元,为苹果果农提供了苗木、套袋、矮砧支柱、防鸟网、生物菌剂、反光膜、覆膜节水技术、苹果农药残留量检测等8个项目的政策补贴,全力推进苹果产业的扶持政策。
2002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连续举办八届苹果文化节,宣传昌平苹果的优良品质及昌平苹果在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广大公众对昌平苹果的认识,提高“昌平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果农增收。
现在,红灿灿的苹果已挂满枝头。据悉,2012年,昌平苹果预计总产值将达到2亿元,户均收入10万余元,使2038户农民实现了致富目标,创造就业岗位6800余个,让农民实实在在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我区共投入了1000余万元,为苹果果农提供了苗木、套袋、矮砧支柱、防鸟网、生物菌剂、反光膜、覆膜节水技术、苹果农药残留量检测等8个项目的政策补贴,全力推进苹果产业的扶持政策。
2002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连续举办八届苹果文化节,宣传昌平苹果的优良品质及昌平苹果在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广大公众对昌平苹果的认识,提高“昌平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果农增收。
现在,红灿灿的苹果已挂满枝头。据悉,2012年,昌平苹果预计总产值将达到2亿元,户均收入10万余元,使2038户农民实现了致富目标,创造就业岗位6800余个,让农民实实在在走上了致富路。
(图文/ 萧倩 责编/刘川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