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焦点网谈 >

  

扶贫资金为何趴在账上“睡大觉”

2018-12-17 10:40    来源:新华网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2017年7月,中央财政紧急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并特别标注“特急”,用于支持甘肃省贫困革命老区扶贫开发。7月11日甘肃省财政厅收到通知,直到12月6日才完成专项资金分配工作,致使中央财政下拨的专项扶贫资金在省级财政滞留了146天。目前,相关责任人员受到了免职、降级等查处。

  中央紧急下拨的扶贫资金躺在省级财政账上“睡大觉”,贻误扶贫工作,中央再急下面不急,具体工作无人落实,如此局面让人遗憾又愤怒。贫困群众眼巴巴盼着雪中送炭,中央下拨的特急扶贫资金却被卡在省级财政,一拖就是半年,不但暴露了有关部门作风慵懒、官僚作风严重,也暴露了扶贫资金拨付中监管缺失问题严重。这样的事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此事再次警示我们,扶贫资金不能简单地“一拨了之”,后续的动态跟踪监督必须跟上,缺少了跟踪和监督,扶贫资金难免“睡大觉”,耽搁扶贫进度。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扶贫资金趴在有关部门账上“睡大觉”,并非“巧妇”无米,而是“巧妇”严重不作为所致。与被套取或违规使用相比,扶贫资金被闲置,看似钱还在那里,但扶贫资金的闲置,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相关工作的停滞。扶贫资金不仅寄托着贫困地区人民改善生活的希望,依法依规全面充分使用扶贫资金,更承载着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扶贫资金“睡大觉”,老百姓急需要的“救命钱”不能到位,他们想做的事和想发展的产业,都可能因为缺少资金而胎死腹中。这对打好脱贫攻坚战,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都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大量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不仅增加了资金的占用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耽误了扶贫战略的推进和发展改革的机遇,可谓弊莫大焉。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老百姓相互之间要转一笔账,通过网络,可以在分分钟钟之间完成。虽然政府的扶贫资金下拨,需要经过一些必要的程序,需要一个过程,但无论怎么说,扶贫资金在省级财政滞留了146天都是说不过去的。《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的检查、监督制度,尤其是管理部门,应当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扶贫资金不能按时到位、配套资金达不到规定比例、投向不符合规定的,及时纠正。同时,地方各级政府应当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加强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由此看来,扶贫资金“睡大觉”,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有一点不能排除,那就是缺少跟踪监督,扶贫资金就有可能“睡大觉”。

  为整治扶贫资金“睡大觉”懒病,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切实发挥效益,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提高政治意识,多些接地气的调研,多精准发力,严格监督,层层压实责任。扶贫资金应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程序,形成政府和社会合力,尽可能采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资金监督。

  同时,要加大审计和查处责任落实,完善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及时查处,对无故长期大量闲置扶贫资金的项目和有关责任人必须进行问责。要加大问责的力度,提高扶贫资金闲置违规成本,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让扶贫资金真正雪中送炭。 (朱忠保)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