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焦点网谈 >

  

开放日如何开放(会内会外·热点对对碰)

2012-03-07 11:27    来源:人民网





  
 新闻背景

  各代表团的团组开放活动,是每年两会期间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今年也不例外。

  从3月5日下午开始,本次人代会团组开放陆续进行。今年的开放日有什么新的亮点?对于开放日这种形式,代表们有何心得,有何建议?

  本报编辑和记者一起,与部分代表展开了讨论。

  一问 气氛够热烈吗?

  编辑:今年的人大会议,在团组开放方面有什么新气象?

  吴齐强:从江西代表团的团组开放现场看,今年媒体参与度和热情都更为高涨。

  3月5日下午,江西作为本次人大会议开幕后第一批举办开放日活动的代表团,吸引了68家中外媒体的128名记者参加。据人大会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记者们通常会提前一个小时到,来晚了,就没地方坐了。

  庞革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代表介绍,有8家境外媒体参与了3月6日广西代表团的开放,包括日本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社、英国普罗派乐卫视、澳洲新快报、越南通讯社、越南之声和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年开放日的热度。

  于洋:3月6日福建的团组开放情况类似,有70多家中外媒体、100多位记者参加了活动,不但参与人数更多,参与热情也更为高涨。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就被围堵,很长时间不能返回会场。

  编辑:媒体的提问空间是不是更大了?记者与代表的交流是不是更充分了?

  刘裕国:从四川人大代表团的情况来看,开放不仅体现在团组开放当天,也贯穿于整个会议期间。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刘奇葆代表说,拓展开放日,加大开放力度,四川走在前。据四川省人大办公厅宣传处长李晓波介绍,四川的开放日是分层次、分类型、分重点展开的,开放日是核心,其他新闻发布会是扩展和延伸。

  于洋:福建的团组开放活动提问内容主要围绕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环境保护和闽台交流展开,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对相关问题作了详细回答。时间比预定的延长了20多分钟。团组开放结束后,很多记者又冲到代表身边提问。

  庞革平:从今天代表接受采访的情况来看,开放程度是有提升的。回答提问的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企业家,基本上是有问必答。对于广西龙江河镉污染、扶贫资金如何监管等热点敏感问题,代表们都没有回避,而是如实作答。

  二问 代表够从容吗?

  编辑:经过近些年来团组开放,代表们面对媒体时是否更为从容?

  刘裕国:四川省眉山市委书记李静代表说,每年的开放日、小组讨论中,她会接受众多记者的采访,也乐于这样做。这是多年团组开放活动孕育出的从容、自信、自如心态的体现。

  谢建伟:我记得前些年广西一些基层代表在接受我的采访时都会脸红,甚至感到压力。

  这两三年不同了,他们不仅不怵记者,还会主动约记者。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代表用“更从容、更自信、更成熟”来形容代表们面对媒体的状态。为了更好地回应各方关切,很多代表平时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大量调查研究。

  吴齐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李贻煌代表认为,心态很重要,要有开放和自信的底气。

  李贻煌视开放日活动为自己履职能力的一种锻炼,也是包容心态的锤炼。在他看来,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公众监督也是一种支持。

  于洋:安徽省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代表认为,对于开放日遇到的热点和敏感问题,不应该回避,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思考解决办法。尽管一些问题在开放日现场未必能给出解决方法,但至少能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所以,心态应该更开放,表达也应该更从容。

  编辑:对于代表们的表现,媒体如何评价?

  刘裕国:代表们直面现实,坦诚相见,不回避问题,给开放日带来了更多轻松与和谐。

  比如,有媒体报道汶川震区在打造5A级景区,引发了一些议论,香港大公报记者就此向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代表提问。魏宏在回答中,从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到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意义都给予明确的介绍。

  面对记者关于环保的提问,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代表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表示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将中央的战略决策转化为惠民的实际行动。

  三问 制度够完善吗?

  编辑:有了数年的经历,代表们对于团组开放有什么建议吗?

  于洋:福建新大陆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晶代表认为,应该增加代表与记者交流的机会,这既能让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更多人知道,也能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当下应该关注的问题。这对代表和记者来说都是一个促进。

  刘裕国:四川省眉山市委书记李静代表从工作流程上给出了建议。她认为,人大会务组准备充分,给代表提供各种咨询资料,让大家既能联系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建议,又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媒体发表意见,这使代表的从容表现有了底气。

  但她也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比如,有时同一个话题会被10多个媒体记者分别提出来。为此,李静建议,应该想出切实办法,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采访报道的效率。

  编辑:作为直接参与者,你们认为如何才能让团组开放制度更为健全和完善呢?

  于洋:其实这也是媒体同行聊得比较多的话题,提问时间较短是不少同行颇为遗憾的问题。第二次参加人大代表团开放日的香港文汇报记者叶臻瑜就表示,几十个记者才三五个提问机会,很难满足需要。

  同时,她也建议,开放日可以更深入,形式也可以更多样。在她看来,开放日可以增加一对一的沟通机会,几个领域相关的代表在一起讨论本领域的问题,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吴齐强:一位地方媒体的记者说,目前的开放日中,中央媒体提问的机会比较多,这让他们多少有些失落。在以后的开放日活动中,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给地方媒体更多的机会呢?

  庞革平:日本朝日新闻社广州支局长小山谦太郎认为,团组开放反映了人大代表的进步与自信。他建议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地方人代会,这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他希望代表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更具体。同时,会前或会后给记者发些相关的文字材料,会更有利于记者做好报道工作。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