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税金融 >

  

通胀“退烧”只是愿望(国金时评)

2012-01-04 16:45    来源:人民网





  

  新年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全球通胀做了乐观诊断:欧元区2012年将由2011年的2.6%回落至1.6%,美国将由2011年3.2%回落至2.4%,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开始“退烧”。

  这组数字,似乎给行进中的全球通胀预置了一个年度期待:温和回落。而从欧美到中国,促成这种温和回落的因素却很复杂,最主要的动力恐怕是欧债危机影响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总需求大大收缩,短期内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遭遇了“天花板”,全球通胀压力才有了OECD想象中的轻松。

  当然,在新兴市场国家,2011年货币紧缩力度增加,在客观上也有利于通胀的抑制。

  在笔者看来,2012年,全球通胀保持“低烧”应该是确诊;但完全“退烧”还只能是个愿望。全球通胀有望下行,这是目前比较认同的观点;但纵观全球应对危机形势,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或宽松倾向),这样对欠景气的经济是一针强心剂,对日益加大的潜在通胀压力,极有可能出现“低烧”后反弹。

  实际上,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央行正在加入货币极度宽松的阵营。首先发力的是欧洲央行,尽管有3%的通胀高压线,但刚刚走马上任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还是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从1.50%下调25个基点至1.25%(据媒体报道),这种“招数”目的是应对加速下行的经济风险以及日益严峻的债务形势;而全面放松现有的调控政策,势必引起又一轮的价格上涨、高耗能行业无序扩张,导致通胀回潮。因此,如此短暂的通胀“退烧”,其实隐藏更多难以估猜的风险。

  2012年刚刚开始,人们对未来的预判总或多或少染上理想主义色彩,在开端的时刻,理论界在基于数据研判得出全球通胀“滑向正常的区间”这种“低烧”推论,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这种“低烧”复发加重“烧势”,无法排除;因而,我们还没有理由对通胀放弃警觉。

  笔者认为,对全球通胀持乐观者的这种思路没有游离“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边界。那就是,“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固有型通货膨胀”所确定的“耐久而顽固”通胀阶段;这,恐怕是再乐观的人也无法逃避“宿命”。

  说更彻底些,在通胀治理方面,全球经济似乎兜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尴尬原点。目前,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一直在让位于经济增长,在全球负利率以及继续释放流动性的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农产品等并不排除重拾升势的可能;因此,想阻止全球通胀卷土重来难度不小。

  在这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结论,2012年,全球通胀治理绝非“低烧”判断下那种简易,必须考虑更复杂的形势出现。从欧美到中国,生活资料价格调整是任何政府必须面对的“硬任务”,在CPI上涨势头减缓的时候,这种趋势就可能表现为“老大”因素;此外,全球人力成本抬高也将使得CPI的中枢上升,下行空间缩小。

  如果一定要看看中国的现状,环顾国内,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并未根本性消除,要素价格上涨短期不会停歇;在全球流动性活跃当口,“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小觑。更严重的,中国老龄化趋势的扩大所带来的人力成本上升、粗放式发展所带来的环保压力等问题,所以,通胀会在未来一个中长期成为持续存在的压力。

  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12年定了“稳中求进”的基调,明确将政策重心由控通胀转向保增长。在保增长的目标下,今年在控通胀和保增长间保持平衡充满不确定因素。因此,摆脱遭受物价上涨的灼烤,驯服高通胀,绕开“紧缩”下的股市下跌和债市调整,在2012年“异常复杂”的一年,对通胀的认识,我们也许只能先从乐观开始。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