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网览天下 >

  

外籍公民想拿中国"绿卡" 海外华人成为主要群体

2015-06-15 10:42    来源:新华网





  

 中国“绿卡”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申请的绿卡”之一。“绿卡”是颁发给外籍公民的永久居留许可证,中国推行该政策近12年,但“绿卡”持有者凤毛麟角。随着公安部6月8日发文,将可申请“绿卡”的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扩大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等7类企事业单位,相关专家和外籍人士对“绿卡”政策放宽有了更多预期。《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绿卡”申请门槛高,政策落地不力,让不少在华外籍人士苦恼。国内移民领域研究者认为,面对国际竞争,中国人才引进的思路仍需开放。

  特殊贡献者拿“绿卡”相对容易

  “中国‘绿卡’?”俄罗斯青年安德烈一听《环球时报》记者提起这个话题,就做出一个夸张的表情。上周末在北京日坛公园附近一间俄式餐馆里,这个随父来华经商9年、一口京腔的27岁青年无奈地说:“这么说吧,如果你不是宝马中国总裁,不是打篮球的马布里,不是入选中国政府‘千人计划’的科研专家,也不是这些人的家属,那你基本就不用尝试申请中国‘绿卡’了。”

  在安德烈提到的“千人计划”中,就有刘科这样的美籍科研专家。刘科1990年赴美深造,拿到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等企业工作。2010年初,作为中国政府“千人计划”入选者,刘科辞去GE全球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和气化平台负责人职务回国,担任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科学家。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单位人事部门帮我们操办了‘绿卡’申请的大部分手续”。据刘科回忆,他从提出申请到拿卡,大概半年时间,“中组部人才局是给了很大支持的”。刘科说:“我和我太太、女儿都拿到了‘绿卡’,我父亲因为年龄等原因,最后没有拿到”。

  天津泰瑞倍药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勇同为“千人计划”引进人才,这位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回国后在天津滨海新区自主创业。他和身边多名“千人计划”外籍科研人员、技术型企业家也是在国内有关部门帮助下,完成了“绿卡”申请流程。“我知道按规定,申请‘绿卡’有很多门槛,同时也有一些针对特殊贡献人群的优惠政策。”李勇回国时对这些复杂的条款并不了解,他表示,公安部门和高新区政府给了他很细致的帮助,“指导我们适用哪些优惠政策,还帮忙填表、整理申报材料”。

  根据中组部2014年6月发布的一组数据,截至同年5月,以“特殊贡献”申请获批“绿卡”的外籍人员及家属共计1612人,约占“绿卡”发放总量的1/3,其中包括1306名“千人计划”引进的外籍人才及家属,以及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推荐的高层次人才。由此可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在申请“绿卡”方面具有优势。但即便这样,该计划分批次引进的40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中,目前拿到“绿卡”的不足两成。

  根据我国2004年8月开始实施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即中国“绿卡”制度,外籍公民可按投资类、任职类、亲属投靠类、特殊贡献类四个类别申请“绿卡”。任职类要求申请者担任副总经理级别职务,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享受同等待遇,且要连续任职满4年,4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3年。投资类要求申请者至少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3年稳定,实际缴费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美元。这两类规定被一些申请者认为“门槛”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获得中国“绿卡”的约5000名外籍公民中,投资人员及家属仅有94人,任职人员及家属763人。

  相对而言,特殊贡献类和亲属投靠类的适用较为广泛。南方某市一名负责出入境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所在单位接到的“绿卡”申请以夫妻、家庭成员团聚为主,这类申请手续相对简便,基本都能获批,“要么就按特殊贡献”。据他解释,这是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突出贡献,或对国家有重大价值的世界顶尖人才、特殊技能人才及知名人士,包括世界著名科学奖项获得者、世界知名学者、企业家、运动员、文艺人士等。“操作中,一般就是国家专门引进的人才,或者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了特别重要作用的外国人,上面会给优惠政策,地方也大力举荐,所以申请下来也算容易”。

 要让更多人觉得“拿中国‘绿卡’特别有面子”

  俄罗斯青年安德烈把“绿卡”说得头头是道,说明他是做过研究的。《环球时报》记者问已经入乡随俗的安德烈有没有想过申请“绿卡”,他说身边的外国朋友还没有一个拿到“绿卡”的,“我爸的朋友也没有,他们都是做贸易或咨询,没有足够大的投资,也不是全球500强的老板”。安德烈说他其实想过,是否能按特殊贡献类尝试申请,毕竟不像投资、任职类有诸多硬性规定。但安德烈已知难而退地表示:“前段时间我一看新闻,北京首钢男篮外援马布里作为特殊贡献者去咨询申请‘绿卡’的有关程序,哇,我还是算了吧。”

  常年旅居上海的法国人昂力则准备一搏。昂力在一家语言机构任职,过去5年里,他经常为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做志愿服务。昂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不知道这够不够特殊贡献,那个规定很模糊。”昂力已经请所有他服务和合作过的中方机构出具材料,以证明他“对这个国家的贡献”。

  中组部数据显示,至去年5月,中国“绿卡”持有者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人数较集中的依次为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分析,其中主申请者占不到1/3,剩下是家属,引进人才以海外华人及归国留学生群体为主。

  据了解,持“绿卡”的投资人员主要是回国投资的外籍华人。对此,国内知名移民法学者刘国福认为,中国现阶段引进人才以华人居首,其中又以“千人计划”引进的归国留学生占据大半,是正常现象。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发展中国家吸引人才的首要途径是海外本族裔回国,这并非中国特例。当前国际人员流动的趋势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仅占人员流动总量的3%,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横向流动较为活跃。刘国福说:“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你只能努力去吸引发达国家的人才,但同时,可以注重从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国吸引人才,这些国家的顶尖人才非常优秀。”

  据刘国福介绍,中国“绿卡”政策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是,打通工作签证转换为“绿卡”的通道。他认为:“持工作签证的在华外籍员工超过80万,‘绿卡’只发了几千张,我们现在政策规定是领导,有职称,才能换‘绿卡’。有技能的就是人才,不是当领导的是人才。”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中,多名持或未持“绿卡”的外籍人员认为,中国“绿卡”更像是一种荣誉身份,代表中国政府对外国人贡献的认可。就像安德烈说的那样直白:“拿中国‘绿卡’特别有面子。”现任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菲利普·艾勒今年4月获得中国“绿卡”时,有地方媒体称,他“先后促成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沈阳”,其申请“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王辉耀认为,这表明政府管理思路的保守,“绿卡”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才竞争的政策性工具,而非荣誉授予。王辉耀经常听国内一些创新企业说有聘用外国留学生的强烈需求,但没有相应居留政策。他表示:“有志于留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是不是没有引入价值?在非经济、科研领域积极贡献个人力量的外国人是不是没有引入价值?当然不是!现在国外给外籍毕业生3年或5年实习签证,等你积累足够资历,可以申请绿卡,然后可以申请国籍,这是给了人才一个可预期的上升通道,人才引入是一系列配套政策。来华外国留学生就觉得,我也留不住,那不如早点回国作打算。”刘国福告诉记者,他已经着手研究以北京为试点的外国留学生在华实习计划。

  持“绿卡”者想得到更多“公民待遇”

  中国政府部门一直在做放宽“绿卡”申请条件的努力,也在给予“绿卡”持有者更多的“公民待遇”。而此前,中国“绿卡”的功能仅限于居留期限不受限制,出入境无需签证手续。本月8日公安部发文,将可申请“绿卡”的外国人工作单位范围扩大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等7类企事业单位。王辉耀认为:“外商投资研发中心被纳入其中是一个突破。但也仅有这一个,大量科研人员集中在企业里,大的互联网企业、联想、华为以及中国现在兴起的智库要引进外籍人才,都不在这个规定范围内,政策开放的步子迈得还太小。”他说,中国从引入外资到引入“外才”,“要大步走,甚至跑起来”。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外国专家时表示,要让外国人在中国拿“绿卡”更容易,来华开展教学研究、投资兴业更便捷。

  《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绿卡”持有者在出入境时感到便利,但现实中“绿卡”所具有的“公民待遇”还常常不能兑现。刘科提到,他在国内出差时,一半酒店认‘绿卡’,一半只认护照,用“绿卡”没法在国内做金融投资,在一些高新开发区注册公司也不认“绿卡”,还是要求按外资办。

  在刘国福看来,现在“绿卡”发放数量还相对太少,管理分布在多个部门,“到地方一级,可能不会为这区区几千人去下文传达,做系统调整,只有放宽‘绿卡’门槛,扩大持有者规模,才可能突破这些障碍,同时做到让外籍人才更好地与中国社会融合”。

    相关阅读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