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时政要闻 >

  

金融市场化提速呼唤监管变革

2014-12-18 10:14    来源:中国政府网





  

16日,中国政府网梳理了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出台的重要金融政策及成效,从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再到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最后到扩大金融开放,22条政策含金量高,成效已显。这些政策的落脚点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预示着金融市场化进程将明显提速。

与产品市场化相比,我国要素市场化进程滞后,尤其是利率、汇率的市场化。一方面,资金价格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变量之一;另一方面,受到较强的行政管控,作为金融市场定价之锚的基准利率由央行厘定而非由市场决定。被人为压低的利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但显然扭曲了资源配置,造成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经济结构失衡难以持续。银行的“饥饿营销”使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影子银行却快速膨胀,民间借贷活跃,风险在金融系统内累积。

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开展民营银行试点,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启动沪港通交易试点,推动双边本币互换。金融领域“简政放权”,就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市场充分竞争,把定价的权力还给市场,发挥价格引导资源配置信号作用。

金融市场化顺应“金融脱媒”的整体趋势,对传统监管提出严峻考验。以社会融资总量结构变迁为例,2008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占70%左右,到2013年就迅速降至50%左右。过去只要控制住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就能掌控资金流向,而现在对资金流向的控制越来越乏力,“钱去哪儿了”经常令人困惑。

市场化加速呼唤监管变革与之适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是新一届政府探索金融监管变革的具体措施。从长期看,随着市场化进程更深入推进,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革。

利率是重要宏观调控工具,假设央行不再确定基准利率,就需要构建从货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央行通过在货币市场的操作,能影响最终实际利率。“一行三会”监管框架是建立在分业经营的基础上,而随着市场化加速,传统存贷款业务和投行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愈发明显,监管套利现象层出不穷,金融风险传导会更迅速,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强,亟需构建与混业经营相适应的监管框架。

总之,金融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传统监管方式将不得不面临新的重大变革。(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郭洪海)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