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娱乐 >

  

中国诗词大会 立足传统文化是原创综艺的突破口

2017-02-08 11:06    来源:新华网





  

文化益智节目的形式、传统诗词的内容是《中国诗词大会》最大圈粉点。其实,对于制作益智类节目,央视经验丰富。尽管在综艺真人秀席卷各大卫视的浪潮下,央视难免跟风却反响不佳,《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乃至《中国诗词大会》,却帮助央视完成了综艺上口碑和收视率的双双逆袭。

  制作益智类节目,央视经验丰富

  自正月初二于央视一套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昨日落下了帷幕,来自复旦附中的才女武艺姝夺下冠军。虽然赛事暂告段落,然而其引发的探讨却远未结束。这档在去年首播时曾被视为收视黑马的节目在这个春节期间以刷屏之势席卷各大媒体,给观众们带来了众多期待。

  作为一档大热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有无数个圈粉的理由,最重要的两个大概是文化益智节目的形式和传统诗词的内容。对于如何制作一档成功的益智类节目,央视可谓成竹在胸。80后、90后们一定记得《正大综艺》、《三星智力快车》、《开心辞典》等一批曾红遍全国的央视益智类节目。《正大综艺》“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节目口号、《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请听题”的台词,都几乎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然而随着地方电视台的兴起,以及海外综艺节目的涌入,这批曾被视为“王牌”的节目停播的停播、改版的改版,终归免不了曲终人散、明日黄花的命运。在文化益智类节目被束之高阁的同时,是娱乐综艺节目的大举入侵,大大小小良莠不齐的娱乐综艺节目风靡大小荧屏,央视也未能免俗。

  娱乐综艺本身没有错,这类节目迎合了电视台商业化的趋势,在一段时期内为电视传媒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然而在这场娱乐化的赛跑中,央视的形象和定位注定这样的尝试只能不温不火。随着视频网站的兴起,网络综艺如同潮水般扑打向了曾经火爆的电视综艺市场,后者则毫无招架之力——这并非商业资本或创意之争,而是媒介的更迭、是时代的变迁。

  满足观众对综艺多样化的需求

  当下,购买版权几乎是电视综艺的唯一模式,因为承载了太多利益诉求,多数节目早已负担不起传承文化的使命。即时消费的娱乐综艺,最终几乎都走向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类节目却杀出重围,以内涵搏出了收视率。

  很多观众会以为《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新节目,事实上,这个节目历经了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虽然《中国诗词大会》刚完成第二季的播放,但这个节目系列则可倒推至2013年首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这档节目获得成功后,央视在2014年再接再厉推出了《中国成语大会》。吸收了前两档节目的宝贵经验后,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由幕后走上了前台。单从收视率而言,这三档节目都相当成功。不过它们最大的成功并非在收视率,而在于,这三档节目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们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虽然综艺节目在国内持续火热,然而却始终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原创性,最火的那些节目怎么大多都是国外买来的?《中国诗词大会》给出了一个强势的回答:应运自民族历史和传统中的美。节目中的参赛者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唯一共同的是对于传统诗词魅力的欢喜。这样的欢喜也影响到了屏幕外的观众们。无独有偶,2016年底在黑龙江卫视播出的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同样创造了口碑和收视的神话。由这两档节目在近期引发的热议说人文类节目重回视线中心还为时尚早,然而它们确实能显现一些趋势以及观众对于综艺内容多样化的需求。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虽然已经结束,然而它吹拂而过的人文智慧与古典美却绝不会散去。这股春风的意义不仅是给综艺节目行业注入一股清流,让日益胶着的竞争局面有了新的可能性。另一层面上,它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大众媒介应有的责任——展现前人智慧,传承本国文化。

  □陆正韵(北大中文系硕士)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