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报道 >

  

新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蒙标成事迹系列报道读者反响摘选之二

2025-10-15 18:02    来源:中国国情网

  

李佩山

蒙标成同志事迹的部分展板

光阴似箭不能留,

三十春秋如挥手。

鞠躬尽瘁为人民,

泪雨佳节思挚友!

2025年10月1日前后,为纪念首位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称号的原铁道部十四局修造厂工人蒙标成病逝30周年,我再次饱蘸热泪、整理出《生命的火焰》(——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划过心灵的陨星》(——蒙标成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在寻找一颗星》(——访蒙标成的妻子安银花)和《让生命的火焰激情燃烧》(——蒙标成事迹采写发表的前前后后)4篇系列报道,在本媒体和众多网络平台发布后,又一次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反响,许多读者纷纷发表激情感言、评论和诗篇,现摘编少许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

陈思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思炳:拜读了李佩山战友的大作《生命的火焰》采写的前前后后,我沉思良久……被蒙标成的事迹深深感动,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同时,我为记者李佩山深入细致的采写作风,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情操和矢志不渝、夜以继日、忘我奉献的精神所敬佩!

新闻战线的楷模蒙标成的先进事迹将流传千古,人民的好记者李佩山倾心尽力为先进典型鼓与呼的模范行动,也将成为后继者的标杆!

李广品

全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前主席李广品:李佩山同志是首届全国铁路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不辞辛劳深入挖掘基层干部职工的感人事迹,在中央各大媒体和地方及铁路主要媒体发表了很多重量级的新闻报道,影响深远,意义不凡。

近日,他发表在今日头条等媒体上、被中国记协命名为“热爱新闻的模范通讯员”称号的蒙标成事迹的4篇系列报道,我都认真地阅读了。蒙标成的事迹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如果铁路新闻从业人员和与铁路密切相关企业的新闻工作者,都能像蒙标成那样热爱新闻事业,为最基层的平凡英模树碑立传,可以肯定地说铁路行业的新闻工作就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而发掘、整理和撰写蒙标成事迹的作者李佩山,饱蘸热泪,情感至真。正是由于他的执着追求、忘我奉献,才使得蒙标成的事迹系统完整、感人至深。我真诚地为作者的辛勤付出点赞!向佩山同志祝贺、学习和致敬!祝佩山同志中秋和国庆节日快乐!

李秀歌

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南关村村民李秀歌:作者李佩山采写的蒙标成事迹的报道和对他妻子安银花的专访,我都认真地拜读,写得太好太感动人了!

“安银花万万没有想到,微机刚买来一个多月,丈夫就匆匆离她而去。自他走后,她每天都轻轻地把微机擦拭一遍。她说:‘看到微机,就想起了他,就好像看到标成还坐在那里……’

“多少次,抚摸着那台微机,她泣不成声:‘标成啊标成,难道你留下这台微机,就是为了叫我睹物思人,徒有悲伤吗?怪我学得慢了,还没有帮你打一篇稿件,你就一去不还。我心里好难受啊!’泪水一滴滴打落在微机上,哭声在房间里回荡。

“他留下的那台微机,伴她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当我读到上述这些段落的文字时,我的心里好久不能平静。蒙标成才35岁就英年早逝,走得实在是太早太早了,使我感到心疼,忍不住落泪呀!

王洪杰

北京市海淀区读者王洪杰:看了近期关于蒙标成的系列报道,使我想起当年蒙标成的事迹被众多媒体报道后,使一个不起眼的单位和一名基层通讯员,迅速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称赞。

原来,这都是因为作者李佩山的深入发掘和辛勤笔耕,才使得已故青年工人蒙标成的生命得以重生,焕发了时代的光芒,成为全国新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蒙标成的家属也得到了妥善地安置和抚慰。唱响蒙标成之歌《三十五个年轮》的青年歌手杨卫星和为之谱曲的著名作曲家胡俊成,过去就住在我家附近。

我从系列报道中看出,蒙标成的妻子安银花是一个通情达理、心地善良和知恩图报的人。她能千里迢迢地携女儿,冒着严寒给作者李佩山送锦旗,尤其是专程到五台山寺庙为因公负伤的李佩山祈祷,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在此我真诚为安银花点赞!

王慕习

山东省菏泽市军转干部、原铁道兵一师机关门诊部军医王慕习,在《新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读《生命的火焰——追记“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蒙标成”》系列报道有感一文中写道:近日,我细读了《生命的火焰》等四篇系列佳作,对于这组曾轰动全国的优秀作品,我深深地被蒙标成的先进事迹所感动。他是那么执着追求新闻事业,那么成绩卓著,那么年轻有为……却鞠躬尽瘁、英年早逝,实在是太可惜了!

蒙标成,一个响亮的名字,三十年来在我国尤其是在新闻界传颂不衰;

蒙标成,一个普通的工人,逝世三十年仍然没有被人们忘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蒙标成1978年12月由广西武鸣县农村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1984年随部队转业,成为中铁十四局修造厂工人。

据报道:蒙标成“在厂办公室负责秘书、劳资、工会、摄影等项工作。党政工团的各种文件、材料的起草,橱窗、黑板报和厂报文稿的筹集、撰写和出版,办公用品的购置与发放,厂各类公章和领导私章的保管与使用,还有职工考勤表和工资表的收集与汇总,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组织开展,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的管理开放等,他都要具体负责承办。他是厂里大家公认的大忙人。”

蒙标成拍摄的一线职工照片

尽管如此,蒙标成却对新闻报道情有独钟,“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他不要任何人提醒、督促,全凭自觉自愿,一如既往,义无反顾。新闻稿件的写作,他差不多都是利用夜晚和节假日在家中进行。数年来,他曾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和《山西日报》等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80多篇。其中,中央新闻单位60多篇,各版头条、加按语、超千字的60多篇,23次立功、受奖,被评为文明职工、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这一连串丰硕的成果和耀眼的光环背后,又有谁知道蒙标成为之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蒙标成自幼生长在农村,长大后参军、工作在央企基层,熟悉基层民众生活,对他们怀有深厚感情。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在为他们发声,为企业的改革创新、增产节约、提高工效建言献策,以此在某种程度上解决或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为企业的兴旺发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竟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是新闻界的一大损失,包括中宣部在内的各上级机关和领导对他的评价都是恰如其分的,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称号是实至名归,蒙标成同志的在天之灵,也应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蒙标成的亲友和修造厂职工,为他送最后一程,抱遗像者为蒙标成的女儿

在怀念和颂扬新闻界标兵蒙标成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忘记为发掘、整理、宣扬他的先进事迹,最终促成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他荣誉称号、大张旗鼓进行隆重表彰的幕后作者、中铁十四局原宣传部部长李佩山。是他慧眼识珠地发掘了深藏底层中的一块熠熠生辉的“真金”;是他不辞辛劳、长途跋涉采访众多知情人,深入采集到大量关于蒙标成事迹的素材;是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整理、撰写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激动人心的长篇通讯;同时,也是他忠于职守、不辱使命、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使得国内众多知名媒体为其敞开了大门,才使得一时间反响强烈、好评如潮,才使得许多有关的上级机关和社会团体,对蒙标成平凡而伟大的模范事迹,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宣传和史无前例地表彰!

蒙标成被作为我国新闻界的一个标兵和一面旗帜树立起来了。我们都知道这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对新闻战线的繁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大力颂扬;我们也应当明白为树立蒙标成这个榜样而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的作者是李佩山,正是由于他工作认真和执着追求,用优秀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蒙标成这个先进典型,才使得这位基层业余通讯员在新闻界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所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同样是值得我们赞美的!

李佩山展示第一整版配本报评论员文章转二版刊登的蒙标成事迹《生命的火焰》的新闻出版报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就靠这两杆子。这足可见笔杆子的重要性。作者身为党的宣传干部、一位优秀新闻工作者,把笔杆子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曾经为众多平凡人树碑立传,为遭遇困境的家庭排忧解难、谋取幸福,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者的成就令人敬佩,作者的行为令人感动,作者的作品令人赞叹。我要把作者关于蒙标成这组好作品分享给更多的战友和网友们,以感动、教育和鼓励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贡献!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