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关注 >

  

访全国人大代表李涛:去产能是国企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2018-03-20 13:12    来源:企业观察报





  
 
       本报讯(记者 高金霞)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列为2018年九项工作建议第一项,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当前政策体系和经济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头炮”,自2016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提出年度去产能的具体任务目标,坚持推进钢铁、煤炭、煤电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压减粗钢产能5500万吨以上,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5亿吨,淘汏、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37.7万人,全面取缔1.4亿吨“地条钢”产能,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那么,闪亮的成绩单背后,去产能的瓶颈是什么?需要什么政策支持?对此,《企业观察报》记者以河南煤碳去产能为样本,进行深入了解。
 
       改革则活,不改则亡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大省,更是传统产煤大省,高峰时期每年产能达2亿吨。
 
       2016年至2018年,河南省向国务院承诺三年完成6254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占全国去产能总量5亿吨的12%,绝大部分去产能任务由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郑州煤炭有限公司等省属国有企业承担。
 
       “因煤而兴,因煤而衰。”以河南能化集团为例,作为河南国企的“大块头”与“排头兵”,2011年与2015年曾连续五年进入美国《财富》世界500强,成为河南煤炭企业一枝独秀,却因煤炭行业寒冬,成为随时引爆的“火药桶”。 于2015年底资产负债率高达82.2%,仅当年需支付银行的利息就达115亿元。
 
       改革则活,不改则亡。河南能化集团只是全国众多煤炭企业艰难生存的缩影之一。
 
       “只有将过剩产能、低效率产能、高能耗高污染产能化解掉,才能对新产能的逐渐形成创造条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国资委主任李涛在全国两会分组讨论会上主题发言表示。
 
       来自河南省国资委材料显示,在全国去产能的浪潮中,河南在过去两年共关闭去产能矿井201对,退出落后产能4400万吨,安置职工9.4万人,完成任务数在全国位居前列,占全国总量的近10%。
 
       2017年,仅河南能化集团一家国企,关闭54对矿井、出清1002万吨产能,转岗1.3万多名煤炭职工,盈利13亿元,同比减亏增盈88亿元,实现三年来首次盈利;2018年1月,盈利1.6亿元,同比增长94.46%,数据一路飘红。
 
       通过去产能,河南能化得以涅槃重生,开启新征程。
 
       “河南省煤炭总产量2017年虽然减少了约1.1亿吨,但企业利润大幅提高,省属三大煤炭企业同比增利128亿元,一举扭转了连续多年亏损的困难局面。”李涛表示,改革使企业焕发出活力与动力,改革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费用,使得一些转型和管理得到了深化和提高。
 
       不仅是煤炭行业。伴随着市场的回暖及改革成效显现,河南省属国有工业企业全部扭亏为赢,效益大幅度好转。2017年河南省管企业实现营收4268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利润135亿元,同比增利153亿元。
 
       一组全国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约3000亿元,同比增长290%。随着行业效益持续向好,钢铁煤炭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融资能力显著好转,银行欠债、工人欠薪、社保欠费、安全欠账等问题明显缓解。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当头炮”,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
 
       在工作中一直把提高站位作为根本要求。在过去的两年里,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去产能工作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成立了省长任组长的去产能工作领导小组,把去产能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结合起来,与处置“僵尸企业”结合起来,与企业瘦身健体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去产能并非易事,涉及股东利益、矿农关系、债务纠纷、劳资纠纷等一系列问题。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去产能,河南是如何做到的?
 
       把调查研究作为头道工序。李涛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表示,深入宣讲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听取企业、煤矿所在地市县政府及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为精准制订工作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完善政策是基本保障。根据国务院及工信部等四部委文件,河南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2+8+4”政策体系。“2”是煤炭、钢铁两个行业主体实施方案。“8”是针对国家8个配套文件出台的具体措施,“4”是关闭退出、国土资源、奖励政策、职工安置4个子方案,为依法依规、稳妥推进去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把抓好落实作为关键环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据悉,为高效推动这一改革任务,河南建立了联席会商机制,包括国资、发改、人社等7部门联合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建立了省、市、县和企业“四位一体”推进机制,齐抓共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查验收机制,明确关闭标准,现场检查验收,确保关闭到位。
 
       还有职工安置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确保去产能矿井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其间没有发生涉及职工安置的稳定问题。
 
       建议降低煤炭增值税率为11%
 
       通过去产能,河南年产能15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关闭,单井平均产能由45万吨/年提高到75万吨/年,120吨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达到80%,焦炭、洗精煤、化工煤等高附加值煤种比重大幅增加,实现了提质增效。
 
       在河南,煤炭企业立足煤、延伸煤,积极发展煤化工、尼龙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李涛表示,虽然市场行情有所好转,2018年仍然决心不动摇,低端过剩产能的化解淘汰,坚决不受市场短暂回暖的影响,一以贯之地完成。
 
       事实上,虽然去产能取得了不俗成绩,一些矛盾和挑战不断显现。
 
       随着去产能深入推进煤炭生产格局进一步调整区域性、阶段性供应偏紧、价格波动的风险有所上升。其次,地方和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不足,使产业转型步伐拖延,未形成整体突破。部分困难地区和企业职工安置资金仍有缺口,“僵尸企业”债务处置面临诸多难题,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以河南为例,三年煤炭去产能涉及职工13万人,已安置9.4万人。过去两年,虽然中央财政去产能奖补资金40亿元,省级筹措资金6亿元,仍存在很大缺口。据统计,河南能化、平煤神马及郑州煤炭三家省管煤炭企业人员安置费用缺口达38亿元。
 
       还有资产债务处置难。去产能关闭矿井涉及资产高达240亿元,绝大部分资产变现率低,导致企业本已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攀升。债务方面,退出矿井所欠债务绝大部分为集团统贷统还,涉及金额217亿元,如果按现行会计政策处理,退出资产将全部转化为集团亏损,企业财务状况将急剧恶化,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
 
       一份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源局联合提供的材料显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
 
       加强对资产债务处置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保障合理信贷需求。协调银行和企业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原则下开展债转股工作。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降低煤炭产品税率标准, 将煤炭增值税税率降低到11%,同时扩大煤炭增值税抵扣范围,允许矿业权价款、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等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针对去产能面临的当前问题,李涛提出建议。
 
       “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就难以实现。李涛说,建议出台去产能及“僵尸企业”资产债务处置的账务处理及涉税政策。允许企业对去产能造成的资产损失,分期逐步消化。
 
       其次,将主体企业对去产能矿井的借款,在主体企业贷款行之间按照贷款比例予以核销;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坏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企业观察报 记者 高金霞
 
责任编辑:理杰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