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国能源 >

  

江西核电项目民调被指失真 村民按要求填可获奖(5)

2012-03-06 12:5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内陆省份核电建设戛然而止。

  中国早期的核电站都建在沿海,主要原因是:中国内陆地区人口稠密,一旦发生核事故问题将非常严重;但是国外却不同,法国的核电站很多都建在内陆,美国的100多个核电站大体上也是均衡分布。

  适度地在内陆布置几个核电站,成为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考虑的问题。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这三个内陆核电站都已上报到了国务院,但还没来得及批,福岛核事故就发生了。虽然没批,但是国家发改委还是给它们都发了“路条”,允许开展前期工作。

  “路条”开出,三个首批内陆核电站已处于“等待”状态。知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在等待《核安全规划》的出台,另一方面,与近期人们对于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的争议有关。

  核电重启再上议程

  对于一个核电人,等待规划获批及核电厂建成,大约需要10~20年漫长的过程。

  “很多人等不到这个核电厂批下来,可能他都快退休了,做核电是最‘熬人’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核电建厂的要求要比普通设施严格很多,“比如是否处于地震带要找地震局,飞机航线要取得民航局的同意,甚至还要找国防部。所有这些加起来有几十个文件要拿到,之后还要专门组织上百名专家围着厂址,用上一年的时间进行评审。“江西彭泽已经搞了10几年了,那里的很多人都是大学刚毕业就到这个核电厂址进行筹备,等到他退休了,这个厂还没出来。”

  近期,不断有核电新建项目审批重启的消息传出。

  《中国证券报》2月14日的报道称,目前,由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编制的《核安全规划》已上报国务院,由国家能源局编制完成的《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即将上报国务院。

  作为直接参与者,张国宝对《核安全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的出台背景了如指掌。

  去年福岛核事故发生五天后,国务院就出台了“国四条”。“当时汇报的纪要里明确,由国家能源局制定《核电安全规划》。但‘国四条’又规定,由核安全局来牵头做《核安全规划》。于是,核安全局做《核安全规划》,能源局做《核电安全规划》,而《核安全规划》涵盖《核电安全规划》,两个规划本身存在交叉,出来之前必须要汇集。”张国宝说。

  如果《核安全规划》、《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这三项规划获批,意味着核电新建项目审批重启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消息人士称,这一系列政策程序最快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

  有专家预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由南往北,由东往西,越来越多的核电站将慢慢罗列在中国的地图上。中国核电在短暂、适度的调整之后,或将步入黄金时代。

  核能专家张作义:中国不能没有核电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2月28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张作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内陆可建设核电站

  《中国经济周刊》:内陆核电站目前在技术和安全性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您怎么看?

  张作义:在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核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法规的基础上,谨慎决策,不搞核电大跃进的前提下,内陆可以建设核电站。首先,国际上的核电机组大部分建在内陆。从美国到法国,再到俄罗斯,没有说核电厂沿海可以建,内陆不能建的。其次,在确保反应堆安全,例如衰变热的冷却问题上,内陆核电同样可以满足。它需要的水很少,只需要每小时10吨水,1辆消防车来回跑就够了。第三,在正常运行有关的放射性排放上,同样功率的核电厂并不比燃煤电厂高。同时避免燃烧大量煤炭,排放酸雨、温室气体、粉尘。第四,放射性废水排放问题可以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上可以解决。现在我国正在运转的核电站的放射性废水排出去时实际上已经处理得很干净了,远远低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沿海的核电厂旁边,很多人照样可以在那里游泳。

  《中国经济周刊》:选择核电厂址的标准是什么?

  张作义:核电选址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天上地下人文等都有要求,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允许建核电站,要看天文地理,不能有超过设防标准的地震、海啸、洪水、龙卷风等,没有断裂带,不能离火源很近,天上不能有飞机航线,人口不能靠近大城镇,要靠近电的用户等等,非常严格。真正能满足核电标准的厂址并不多。即便选定的厂址,最后能不能建,还要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核安全局等部门说话,这个“说话”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符合要求,经过审查的厂址是稀缺资源,应当保护好。

  《中国经济周刊》:一个核电站的建成需要10~20年,为什么大家还是热衷于要上核电站呢?

  张作义:这里面不完全是经济利益,还有环境效应。如果不设核电厂,就要烧煤。现在对煤电和水电也有争议,水电有移民拆迁,而核电的厂址很小,牵动的人相对较少。现在大家希望最好是插座一插就有电。但是电从哪儿来?能源从哪儿来?我国大量烧煤,已经烧掉了30亿~40亿吨煤,全世界都在反对。现在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已经是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为了烧这几十亿吨煤,每年要死很多人。靠风电和太阳能支撑不起13亿人口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没有核电。如果不出现重大核事故,核电厂是非常干净的。

  我国的核电安全水平有保证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全世界没有正在运行的应用第三代核技术已建成的核电厂。这是否意味着即便运用第三代核技术建设核电站也存在风险?

  张作义:核电有代论,但不唯代论。技术的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核电站的寿期超过40年,不能因为有新一代的出现,就放弃老一代。老一代技术有经验积累,技术成熟,并且不断改进,也可以满足安全要求。第三代核电是在以前成功经验基础上,经过20年发展,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其安全性不是仅仅依靠计算出来的。在引进4台核电机组成功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建设三代核电机组,风险是比较小和可控的。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