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领导动态 >

  

李克强参观清迈崇华新生华立学校、"一村一产品"项目

2013-10-14 10:14    来源: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参观清迈崇华新生华立学校时寄语师生
当好中泰交流的使者 让中泰友谊深深扎根两国民众心中

   10月13日,正在泰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具有110多年历史的清迈崇华新生华立学校。这是李克强与教职员工交谈。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 摄

    新华社泰国清迈10月13日电(记者 陈二厚 明大军)13日上午,正在泰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具有110多年历史的清迈崇华新生华立学校。

    李克强抵达时,身着泰国传统服装纱笼的学生们夹道欢迎,两名三年级小学生为总理献上鲜花编织的手环。操场上,学生们舞起“中国龙”“中国狮”,上百名学生排开阵势表演自编自导的功夫扇。

    在学校负责人陪同下,李克强参观了校园。校长介绍,学校用中泰两种语言教学,是泰北地区第一家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并正计划筹建中文职高院校,建校以来为泰国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清迈很多侨领和各界精英都是崇华新生的校友。李克强对学校的成就表示祝贺,感谢他们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为增进中泰友谊作出贡献。

    李克强来到三年级教室,一位学生向李克强展示了他用硬笔描红的中文“我是泰国人,我爱中国”。随后,学生们背诵了唐诗《春晓》,并绘声绘色地表演了诗朗诵《咏鹅》。李克强愉快地和学生一起诵读。他赞扬孩子们中文说得好,并给在场的每个孩子赠送了大熊猫玩具,鼓励他们努力学好中国文化,掌握更多本领。

    旁边的教室里,高年级学生正在上中国古文讨论课。看到黑板写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李克强兴致勃勃地同学生们讨论起这句话的出处和解释。一位学生说,我们是泰国人,但祖先来自中国。您来学校访问,就像远方亲戚来了,我们感到激动高兴。我今年高考,希望能到北京上大学,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李克强祝福她梦想成真。另一位学生说,自己最大的理想是当中文老师,希望这里有一所高等中文院校。李克强表示,你这个想法很好也很大,我们可以一起努力。李克强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起来,需要一代代老师的长期教育,这样人类文明才能传承。希望大家学有所成,将来回报社会,成为中泰友谊的使者。

    李克强还和来自国内的汉语教学志愿者交流,关切询问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李克强说,大家从事教师的崇高职业,远离家乡到异国传播中华文化,滋润熏陶孩子们的心灵,培育中泰“亲上加亲”,这又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对你们的两个“崇高”致以崇高的敬意。祖国关心着你们,希望大家保重身体,更好服务中泰友好交流,让中泰友谊深深扎根在两国人民心中。

    临别时,李克强向学校赠送了中文书籍和学习用品,并同学校慈善基金会及校董代表、清迈侨领和汉语教师代表合影留念。


李克强参观泰国“一村一产品”项目时说
加强中泰精华互鉴 搭建更多合作平台

    10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泰国总理英拉陪同下,在清迈参观“一村一产品”项目。这是李克强参观手工艺品展示。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社泰国清迈10月13日电(记者明金维 俞铮)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泰国总理英拉陪同下,在清迈参观“一村一产品”项目。

  该项目由泰国政府2001年设立,旨在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品和相关产业,增加民众收入。

  李克强抵达时,当地民众放飞一盏盏“孔明灯”,迎接中国客人的到来,为中泰友好合作祈福。

  展览中心广场上,排列着一个个木雕、金银器、漆器、彩绘伞等展台,手工艺者正在演示产品制作流程。李克强详细询问产品种类特色、生产加工模式、市场开拓等情况,对产品设计和工艺上的特点创意表示称赞。

  英拉介绍,泰国有专门机构进行市场调查,了解需求,帮助农民扩大销售渠道。李克强说,中国也在推广类似项目,把旅游、手工艺品开发合为一体,帮助农民寻找市场,增加收入。

  李克强表示,中泰两国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互补性强,两国要加强彼此“精华”的互学互鉴,搭建更多特色产品和相关产业的交流平台,为双方经贸合作拓展更大空间。

  参观结束时,李克强同围拢上来的泰国民众握手,代表中国人民向他们送上诚挚祝福。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