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领导动态 >

  

“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有了更深刻认识”

2011-12-31 18:03    来源:





  
   “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有了更深刻认识”——中央宣讲团在深圳、江西、江苏、黑龙江、广西、新疆、宁夏宣讲六中全会精神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 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1日在深圳、江西、江苏、黑龙江等地举行,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与会者纷纷表示,报告“点面结合、中外结合、上下结合”,让人们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有了更深刻认识。

   1日上午,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主任王晨为深圳1100多名干部群众代表作主题报告。“这次中央宣讲团对大政方针的深入解读,让我们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有了更深刻认识,为今后的文化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深圳市香蜜湖街道宣传委员欧阳艳珣听完报告后道出与会者的感受。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黄发玉表示,在旧的价值观念慢慢消失、新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过渡时期,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精神显得特别重要。

    由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赴朝率领的中央宣讲团1日来到江西,为当地干部群众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动员大家关心文化建设、支持文化建设、投身文化建设。他全面阐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紧迫性和重大任务等,会后与江西高校代表、研究部门代表等交流了心得体会。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康提出“什么是基层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蔡赴朝对此解释:“对于已经走向产业化的文化单位,要毫不动摇地改变体制转换机制,走企业化路子,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而对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则主要是转换经营机制,即使是政府买单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也要运用市场机制,才能调动其积极性。”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1日上午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为各界干部群众作了宣讲报告,报告紧密联系当前实际,引发听众共鸣。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说,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软实力,而大学文化是国家软实力极其重要的部分。传承和创新文化是高校这一特殊文化机构的使命,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份神圣职责,充分彰显文化育人、引领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宣讲报告结束后,李从军和江苏宣讲团成员进行交流。他说,宣讲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结合基层实际,针对不同的受众有所侧重,提高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1日上午在黑龙江省委党校使用电子图片和文档结合实例,为与会者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针对文化需求供给矛盾、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安全挑战、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跨越等问题,吉炳轩采取“小切口”方式深入浅出剖析讲解。他分析说,目前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总供给并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逐一破解。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爱丽听了报告后说,宣讲团成员这种以例为鉴的讲解方式很有说服力,容易激发大家的联想和共鸣。如何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优秀文化产品?如何提高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可以在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时找到答案。

    中宣部副部长王晓辉1日在广西进行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并与广西部分文化干部、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社区干部等进行座谈交流。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说:“宣讲内容具体,也很实际,对我们下一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很有指导。”南宁市青秀区文体局干部廖建芳说,他们今后将致力于搭建平台,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文体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并逐渐帮助基层自主开展文化活动。

    中央宣讲团1日来到新疆人民会堂,向各族群众代表宣讲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上,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针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困难和未来前景作了全面阐述。

    当天下午,宣讲团还来到新疆艺术剧院参观考察,并与正在排练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交流。新疆著名话剧导演伊斯拉木江说:“作为一个基层文艺工作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振了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的信心,我会努力创作,把更多好作品展示给观众。”

    宁夏1400多名干部群众10月31日在宁夏人民会堂,听了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的专题报告——《迈向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与会者认为,报告坚持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全面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深刻理解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廓清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关系,积极培养时代文化自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阐释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方针部署。

    报告会结束后,宁夏各界干部群众代表与宣讲团成员展开互动交流。代表们围绕如何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重大创新理论观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踊跃提问,张研农等人一一给予解答。(参与采写记者:赵瑞希、吴锺昊、凌军辉、邹大鹏、张莺、何军、张钦、刘丽琴)(完)

     相关新闻:

     中央宣讲团成员与江西干群热烈交流

    基层应该如何宣讲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校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基层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在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11月1日,中央宣讲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后,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赴朝与聆听报告会的部分江西干部群众展开现场交流。交流中,他耐心地一一回答大家的提问。

    按照中央要求,江西省委近期将组织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赴全省各地进行宣讲。“下到基层该如何宣讲?”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提问。蔡赴朝说:“文件的主要内容、基本精神、重要意义是必须要提到的。”随后他话锋一转,“但是越到基层,越是要和基层的实际结合起来。”他举例说,如果面对基层党委政府宣讲,需要讲在文化发展中该做些什么。如果是到广大群众中去,要多结合人民群众身边鲜活生动的事例,“讲道理的时候也要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他笑着说。

   “在高校里该怎么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江西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周利生问。蔡赴朝感触地说:“大学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主要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蔡赴朝提醒高校工作者“在知行方面还是要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他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关注的是基层文化体制改革,对此,蔡赴朝耐心地进行讲解。“基层的文化体制改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般的文化团、时政类的报刊、电影生产机构等这类文化单位,一定得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发展之路。”他说,“另一部分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主要是转换机制。”他举例说:“比如农村的电影放映完全是政府买单,放映员拿基本工资,这样,他本身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要把放映的数量、质量、农民的满意程度等纳入对放映员的考核。这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政府为主导、政府投入的公益事业中。”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在社会升温,江西省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黎康就此询问蔡赴朝:“在打造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过程中,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接合?”“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很好地利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形成的丰厚文化资源。”蔡赴朝说,“在打造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结合两者后,有可能形成承载了正确价值观的众多精神文化产品。”(大江网)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