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计划”:最有效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13-10-30 10:15 来源:中国政府网

最有效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写在“万人计划”全面实施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新华社记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于近日正式发布。这些人选如何产生?具体将获得哪些特殊支持?让我们共同走近这项计划。
一项高端人才计划
“万人计划”的由来,还要从“千人计划”说起。
2008年底,中央启动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目前已累计引进近4000人,其中包括40多位发达国家的科学院院士等世界顶尖科技领军人才。
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有“两只手”,一手抓海外高精尖人才的引进,一手抓国内人才的激励培养,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
出于这个考虑,中央在2008年底审议“千人计划”时就明确提出,适时制定实施针对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国家支持计划,最大限度地激发国内各级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群策群力,周密筹划,2012年9月,“万人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这一计划准备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计划不铺新摊子,不设新项目,主要是对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相关重大人才工程进行整合打包,从国家层面提供特殊支持,形成与“千人计划”同等地位的国家人才工程。
该计划包括3个层次7类人才。
第一层次100名,为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
第二层次8000名,为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支持3000名,主要支持50岁以下的主持重大科研任务、领衔高层次创新团队、领导国家级创新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的科技人才。
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支持2000名,人选主要是运用自主知识产权创建科技企业的科技人才,或具有卓越经营管理才能的高级管理人才。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支持1000名,人选主要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领域主持重大课题任务、领导重点学科建设的专业人才。
教学名师计划支持1000名,目标瞄准那些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培养优秀青少年有突出贡献,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的教师。
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计划支持1000名,人选要求在50周岁以下,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对基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三层次2000名,为35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
一批特殊支持措施
作为我国国家级人才工程,“万人计划”和“千人计划”一样,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中组部牵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共同实施。
对“万人计划”入选对象,在有关部门和单位原有支持的基础上,国家再给予直接特殊支持、提供特殊条件,形成集成效应。
特殊支持包括:
——经费支持。统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支持经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和相关基金,为各类入选者提供经费支持。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安排每人约100万元用于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地方和用人单位还可配套给予适当支持。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与平时的课题申报、评审不同,入选者可以瞄准自己专注的领域开展自主研究,把他们从繁琐的项目申报、评估中解脱出来,在经费使用上鼓励积极探索,合理使用,将经费科学地用于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人力”上。
——政策支持。在科研管理、事业平台、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重点培养支持政策。
为杰出人才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方式给予经费保障,支持其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
针对领军人才,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优先立项、滚动支持。创新经费支持方式,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激励措施。同时支持他们组建创新团队。
对于青年拔尖人才,按照《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提供支持经费,用于开展前瞻性、预研性自主选题研究等,并赋予相应自主支配权。
——服务支持。根据需要,贡献突出的还可纳入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范围联系服务。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以上支持措施的功能指向是不同的。设立“教学名师”支持类别,在于鼓励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回归课堂,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树立教学与科研同等重要的导向。青年拔尖人才正处于创新高峰期,活力最强,也最需要宽松的环境和有力的支持,基于这一考虑,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给予相对充裕的经费支持。
一串值得期待的名字
从2012年9月起,各有关部门按照边设计、边实施、边完善的原则,开展各类人才评选工作。
今年7月,首批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名单面向社会公布。其中,杰出人才6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2名,青年拔尖人才199名。
今年9月,经专家咨询顾问组集体把关,首批其他各类人选也已产生。546名入选者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201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人选52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人选94名,教学名师人选101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人选98名。
这是一串令人期待的名字——
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低维碳材料的控制生长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王贻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作为我国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做出了多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贡献;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团队在鸟类的起源和演化等研究领域取得突出发现和成果;
卢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现了纳米孪晶强化效应,开辟了纳米孪晶材料研究方向,开创了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方向,发展了系列表面纳米化技术;
马永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油气资源勘探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取得一系列创新性重大成果……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协调小组将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协同推进两个计划的实施,充分开发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将各级各类人才凝聚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