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城乡 >

  

呼和浩特:集中审批 提高效能 便民利民

2013-10-14 10:29    来源: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记者于嘉)“过去是进百门办一事,现在是进一门办百事。”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政服务中心办事的天骄医院人事部主任王慧说,她来办理医师执业注册和护士变更注册两项审批,在卫生局服务平台不到2小时就办完了,而以前得跑四五天。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通过精简审批事项、集中审批服务、再造审批流程等措施,实行公开、透明、规范的阳光作业,受到企业和群众好评。

    “审批办”让部门不再“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

    记者近日走进呼和浩特市政服务中心,办事群众虽多,但秩序井然。采访中,不少群众表示,过去政府部门中涉及审批的科室很多,“门难进、人难找、事难办”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现在审批权集中到统一的服务平台上来,办事方便多了。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里的‘一站式’服务,省去了我们跑部门和疏通关系的环节。”在规划局平台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蒙古秋实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助理董国刚说,办理房地产项目“五证”时,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集中办公,在一个大厅内就能递交全部材料。

    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市政服务中心主任张海生介绍,呼和浩特市要求具有审批职能的委、办、局成立“审批办”,将分散在各科室的审批事项集中到“审批办”,并把工作人员集中起来,整建制进入服务中心。“审批办”一律使用“审批专用章”,部门公章和其他印章不再行使审批职能,保证审批工作按规范运行,并解决了多头受理和体外循环的问题。

    目前,呼和浩特将全市审批事项从2008年以前的708项减少到现在的195项,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服务中心。

    30天缩至30分钟:流程再造提高审批时效

    为了给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给办事群众带来更多便利,呼和浩特市逐一审查、规范进驻服务大厅的审批事项设定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等,剔除不合理环节,再造审批流程,力求提速增效。

    张海生说,进驻服务中心前,委、办、局各自设定的审批流程,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百余种不同的流程往往让人头晕目眩。“我们从中提炼出7种规范流程,砍掉了许多繁琐、不合理环节,使审批时限平均缩短64.2%。”

    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服务平台前,内蒙古东鸽实业有限公司外联部经理助理李春雪正在询问注册物流公司的审批手续。“需要什么材料,有哪些前置审批,都有人一次性告知。”李春雪说,注册新公司时,一些手续可以同步办理,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记者采访获悉,变“串联”为“并联”,打破部门藩篱、整合审批流程,是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如采用国税、地税填报互相认同制度,申领者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就可以办理国税和地税的税务登记证,过去承诺时限为30个工作日,现在大部分企业和商户30分钟内就能办结。

    监管“紧箍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由于审批服务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仍在各委、办、局,管理难度较大。为了真正提高服务水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呼和浩特市政服务中心通过设立22项工作制度、使用电子监察系统等软硬件手段,为审批服务工作带上“紧箍咒”。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呼和浩特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调查科科长黄志海都会提前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和墙面上的液晶显示屏,启动效能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监察工作平台,开始一天的工作。

    记者在效能监察视频监控系统的大屏幕上看到,大厅内每个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呈现。而在电子监察工作平台中,入驻大厅的单位正在办理的事项、每个事项进展到哪个人手中,一目了然。如果出现超时限办理,系统将亮起红灯警报,监察部门则会让责任单位作出解释、纠正。

    张海生说,根据各部门审批服务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实绩,市政服务中心对其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比重占各审批部门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的35%。

    从2009年至今,市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受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95万多件,办结率达到99%,没有一起投诉发生。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