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城乡 >

  

南京“总统府”年门票收入近亿元 去向成谜

2012-04-27 11:2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视窗南京4月26日电 (唐璐璐 黄胜勇)随着天气转暖,加上五一小长假临近,市民外出旅游的热情高涨,而全国各大景区门票也悄然涨价。作为南京“地标”的南京“总统府”,虽然门票没有跟风上涨,不过也有部分游客反映,“总统府”更像历史博物馆,花40元游一趟 “有点不值”。专家指出,旅游资源是一种自然或者文化遗产,归全体公民所有。尤其是公益性景区,免费开放具有应当性。对具有垄断性的国家旅游资源来说,景区的收入与支出更应该透明化。对此,南京“总统府”主管单位江苏省政协相关负责人也回应,“总统府”门票收入支出“算不清,也没法说”,南京“总统府”目前也不会免门票。
  
   年游客量超200万 “花40元参观有点不值”
  
  作为南京“地标”之一的南京“总统府”,已经成为很多外地游客必选的景点。“在3月29日,中国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上,主办方给每位参展人员发放了四张景区门票,‘总统府’的就在其中。”南京“总统府”营销接待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在高知名度吸引高客流的同时,也有游客向人民网江苏视窗反映,“花40元参观有点不值”。正在南京大学读硕士的小田是湖北人,来南京已有两年,这期间,南京的各大景点他几乎去了个遍,唯独“总统府”至今还没有去。小田告诉记者:“门票偏贵,花40元游览一个历史遗址博物馆划不来。”他说,“总统府”的史料研究价值很大,做学术研究的可以一看。
  
  同样,来自甘肃的资深“驴友”王帧楠说,她去过一次“总统府”,但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个热闹。“景点不大,关键是还收那么贵的门票,连中山陵都免费了。”王小姐对记者说,“如果需要门票,这种景点其实去一次也就够了。”
  
  近日,记者在“总统府”门口遇到刚刚从里面游览出来的李女士一家。她们一行四人来自北京,李女士告诉记者,花40元看一圈,有点不值,“北京故宫才收60块钱,‘总统府’收40,有点贵。”
  
  而一名“总统府”的工作人员也私下向记者建议,花40元参观“总统府”还不如到对面的南京图书馆翻翻史书。
  
   门票收入每年进账约9000万 “收入支出算不清也没法说”
  
  虽然游客反映“不值”,不过“总统府”营销接待处负责人称,“总统府”一直对游客有很大吸引力。据该负责人介绍,“总统府”门票40元,每年3—11月为旅游旺季,2011年游客量仍有259余万人。
  
  虽然该负责人并未透露每年“总统府”门票收入,但门票收入占“总统府”总收入的50%以上。据公开信息,在清明小长假三天,“总统府”景区接待游客4.5万人次,门票收入126万元。按此计算,以年游客量200万人次计算,记者粗略估算,每年“总统府”仅门票收入就有八九千万元。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总统府”的收入还包括景区内自主经营收入,这类自主经营的商铺,“总统府”自负盈亏。
  
  据介绍,“总统府”每年的门票收入都全部上交给主管机构江苏省政协。景区内的相关支出,比如员工工资及景区维护、举办展出等费用,每年都先由“总统府”提交预算,再由江苏省政协拨款下发。据了解,目前景区有工作人员200人左右,以人均年工资6万元计算,每年工资性总支出也就1200多万元,仅仅只是门票收入的八分之一左右。
  
  对此,有市民提出疑问,王小姐就对记者说,“景点维护及人工费都远低于门票收入。”她很想知道这巨额的门票收入究竟都用到了哪里?
  
  带着这些疑问,4月10日,记者咨询了南京总统府的主管机构江苏省政协。江苏省政协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做出正面回答,政协秘书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总统府”景区的管理体制和其他一般的旅游景点不一样,不是单纯的、普通的景点,收入分很多部分,上交的渠道也很多。
  
   “你到故宫博物院去调查,他们也不会单纯的告诉你门票收入有多少,支出了多少,很多东西算不清,也没法说。”这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这名工作人员向记者强调,作为事业性单位,省政协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财政说了算,不是政协拿着“总统府”的收入发的。
  
   又名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公共资源免费开放具有应当性”
  
  事实上,南京“总统府”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名字——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1949年后的大多数时间,南京“总统府”主要作为政府机关而存在,1998年政府才开始在“总统府”旧址上筹建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并于2003年建成后正式对外开放。对这个博物馆的名称,记者在“总统府”随机询问了多名游客,他们都表示,在参观之前并不清楚。
  
  记者查阅得知,国内的景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天然形成的或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景区;一种是投资者自主建设的景区;一种是具有公益性质,又由于种种原因引入商业开发的景区。
  
   “对于一些与‘总统府’类似的公益性景区,应该实行低门票甚至免门票政策,政府应该给予公共财政补贴。”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副教授李春成认为,如果门票收入过多,盈利性质就会越浓,这样就相当于垄断国家资源赚取利益,收入就不具有正当性。“政府免费开放一些历史文化遗产,这在道德上具有应当性。”
  
   “事实上,‘总统府’属于历史资源,主要功能并不是赚钱。”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厚俊教授公开表示,公共历史资源承载着文化教育、休闲的功能。“总统府”不妨效仿中山陵免费开放。
  
  据知情人透露,在中山陵陵寝免门票后,南京“总统府”也曾在内部讨论免门票,但最终却没能实现。
  
  与此相比,国外很多国家的景区都不卖门票,即使卖门票价格也普遍低廉,从而实现对游客低价甚至免费开放。比如欧洲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日本自然景观基本不收门票;东南亚只有少数景点需要收费,但相比国内票价则很低。我国台湾的大部分景区如日月潭、太鲁阁、各种寺庙等都不收门票费,台湾“国父纪念馆”也是免门票。
  
   “景区以门票作为主要收入并非明智之举。景区收入主要依赖门票,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江苏省旅游局市场信息处主任周晓平曾表示,目前很多景区仍在把旅游资源围起来收取门票,收门票无形中成了景区经营与管理者的“铁饭碗”,这在无形中却失去了很多潜在游客,限制了景区发展。
  
  一些专家还提出,旅游资源是一种自然或者文化遗产,归全体公民所有,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对这些风景名胜实行门票优惠甚至免费,体现了景区的公共性与政府的责任担当。应该让景区实质性下调门票价格与配套服务费用,回归公益本质与公共属性定位。
  
   “如果非要收取门票,也应该对外公布详细的收支预算明细表。”李春成教授指出。这样的先例并非不存在。现今中国,很多省市都对所管辖地区的园林系统的收支预算在政府官网上进行信息公开,在一份武汉市园林局2011年收支预算总表上,记者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各景点的具体收支状况。而在这一方面,江苏省一些景区管理机构走在了后面,信息的不透明引起了很多公众的质疑:门票究竟落到谁的腰包,公共资源成了谁捞钱的“金库”?这些都需要更加公开透明的机制去监督。
 
来源: 人民网江苏视窗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