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书画院 >

  

魏然:引针度线 点“布”成金

2017-11-10 15:31    来源:中国国情网





  

 
    汴绣大师魏然“以针当笔,以线替色”,引针度线之间,点“布”成金,一方素帛华丽转身为美轮美奂的画卷。三十五年修炼,她由技入道,汴绣作品惟妙惟肖可堪比照片写真,委实巧夺天工。作为地地道道的大宋故都开封的子民,她冀望浸淫着大宋文化的千年汴绣重现历史荣光。三十五年如影随形,汴绣早已融入她的生命,被她认为是修身养性的“指尖瑜伽”,是“快节奏”下的“慢生活”。
 
魏然:引针度线  点“布”成金
 
    当魏然的汴绣作品《观音》映入记者的眼帘,不禁啧啧称奇。作品里的观音神态安详,肤质细腻红润,似若吹弹可破。如此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简直超过工笔画的工巧写真,直逼摄影技术。

     “要达到面部这样逼真效果,最细微处用线1/64(一丝劈成六十四缕,用其一缕),以求唯美。但如此细,稍不慎就会断线。”魏然说,数十种色线,数十遍层层嵌入线缝,方可达到惟妙惟肖的传神之感。



    魏然透露,制作《观音》历时近一千九百个钟头。记者闻之不禁愕然。按照一天十二个小时,跨越一百六十天。以殚精竭虑、呕心泣血形容这一挑战体力与耐力的过程,似乎一点不为过。

    如此匠心独运的鸿篇巨制,当之无愧荣膺第五届(2016)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金马奖”的金奖。

    这并非是魏然第一次问鼎桂冠。在汴绣大师魏然三十五年的刺绣艺术生涯中,仅仅所获的国家级金奖多达七八次。而对她来说,内心最关切的是莫过于在新的时代,使这门古老传统、散发着大宋温度的汴绣,得以与时俱进,历久弥新,重现它在历史上的荣光。

    无心插柳 结缘汴绣

    唐代诗人王维尝自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魏然与汴绣结缘,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初中毕业,一心报考省卫校,然而“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却被调配至开封市教育局与开封市汴绣厂联办“汴绣班”的一所职高。母亲对此欢欣不已,觉得女孩子家学一门汴绣手艺,既可谋生,亦受用一辈子。


 
    “在这里,接受了手工刺绣、绘画、文化课的专业学习,心里逐渐喜欢上汴绣。”回忆那一段时光,魏然说。

    两年学习结束后,魏然从四十一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以文化课和专业课双双第一的成绩,与其他三名同学被录取到开封汴绣厂手绣工作室。在这里,她拜识了技精艺湛的前辈,接触了美轮美奂的汴绣作品,眼界为之大开。

    汴绣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北宋时代,一度是皇家刺绣。在魏然看来,汴绣传承千年,除了承继北宋文化的底蕴,也与它的雅俗共赏分不开,“它以书画为底蕴,作品呈现沉稳、大气、内敛的艺术风格,是具有文人气质的‘书画绣’艺术”。

    随着北宋的灰飞烟灭,以及历史上一度度黄河决堤,开封城里见证北宋国都荣耀的遗迹寥寥无几。而这看似最柔的汴绣,却在时光与历史的波荡中,绵延至今。只是,历史荣光不再。


 
    魏然是地地道道开封城的子民,汴绣的沧桑沉浮,在她的心间激荡起一种历史使命感。“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开封人,一个选择了汴绣作为生命归宿的人,应该尽自己所能,在汴绣艺术方面有所作为,使汴绣艺术在我这一代不能止步不前。”魏然说。而这一理想,无疑拔高了她人生的艺术定位。

    峥嵘岁月 矻矻以求

    对于初学汴绣者而言,首当其冲的是对心性的炙烤。这似乎是修禅入定,唯有荡涤心性的躁动,方能在一针又一针的循环往复中,达到物我两忘之境。而这,只是最初的考验,通往汴绣大师之路,绝非坦途。

    初入绣行,从经验不足造成结构不准,到技艺不断修正、完善,这一过程对于魏然而言,最为纠结的是看出破绽,却因力不从心而无法修缮。正所谓“功夫在诗外”,魏然投入不少时间磨练工笔绘画技巧。

    “有一次,我专门买了一只小猫来养,绣豹子头时,捧着猫脸仔细端详纹理走势以及毛发和皮肉之间的关系,以求惟妙惟肖。”魏然说。

    在开封汴绣厂的十一年,魏然虚怀若谷,向汴绣大师程曼萍等众多前辈学习,跟随他们制作大题材汴绣作品,掌握了汴绣的大部分针法,技艺与日俱增,达到心手相应、心摹手追。


 
    然而,汴绣厂囿于经营,针法使用有限,而一些汴绣针法只限于研究之用,难有用武之地。这与魏然的艺术定位相抵牾,她冀望掌握全面的技艺与针法。急于求知的魏然无奈选择了离开,成立“魏然刺绣工作室”,以及后来的“魏然古典艺术绣院”,加强对汴绣艺术的探索。

    魏然也曾负笈苏绣重镇苏州,汲取苏绣的养分,尤其是“乱针绣”技法,她还钻研了其它绣种的技法,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她的技艺日臻炉火纯青,在经过长久的修道之后,由技入道,出神入化。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她一直寻求创新,发掘独特的汴绣题材,将摄影、抽象写意作品与刺绣艺术相融合,其作品风格细腻、清新、脱俗,针法灵动活泼、潇洒,色彩丰富饱满、明暗对比强烈而柔和,蕴含空间感的立体效果,富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存在欣赏过魏然作品《花肥肥》之后,认为作品色彩丰富,色线融合自然洒脱,细节处理细致、准确而传神,“绣制水平为业界上成,可多做此类作品成为中原绣界的‘猫王’!”这幅被呂存大师“点赞”的《花肥肥》,2017年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一举斩获金奖。

    千年汴绣 传承有序

    三十余年耕耘,魏然在汴绣的艺术世界徜徉。这份坚持和执着,换回了诸多荣誉。她获得了七八次国家级金奖,作品作为国礼被赠与外国元首。而她自己,从那位十七岁的初入开封汴绣厂的绣女,华丽转身为汴绣大师。


 
    即使现在声名鹊起,魏然依然“手不离针”,几乎每天伏躬身刺绣,只为保持那种竞技状态。“我喜欢一边听着音乐或者佛音,一边刺绣,那种状态,万籁俱寂,达到忘我的境界,全身心融入到刺绣中去。”魏然说。

    入业的最初,只为学门手艺自谋生路,而如今汴绣已经成为魏然生命的一部分,难舍难分。“越是投入的精力和心力更多,对宋文化了解的更多,越发感觉自己有种不舍、放不下,想要为汴绣传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才不白来汴绣艺术门里走一遭。”魏然说:“我的技艺师承有序,传习有徒,觉得承上启下的责任和担当,不允许自我放弃。”

    离开汴绣厂的二十年间,魏然培养了不少徒弟。工作之余,她还兼任开封高级技师学院的汴绣班专业课老师。


 
    从初触汴绣的豆冠年华,到如今近知天命之年,人生最美的时光给予了汴绣,而汴绣也赐予她优雅的艺术气质,荣辱不惊的从容淡定。但对她来说,在这个年龄,感觉“时不待我、岁月不饶人”,要坚守艺人的本分,尽可能多出精品,同时培养一些汴绣新秀,使这一千年汴绣艺术后继有人。
 
    “快节奏”下的“慢生活”
 
    魏然坦露,每一次投入汴绣创作,如同道家闭关修炼,与世隔绝一般,可以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万籁俱寂之中,任性灵放逐。

    她认为,刺绣和瑜伽二者历史皆长达千年,它们的契合之处,皆为关于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的塑练,皆起源于古代文明,其目的同样是丰富精神、美化生活,通过习练改善身体和心性,“在陶冶身心性灵上,刺绣与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刺绣可以说是‘指尖瑜伽’”。

    魏然说:“瑜伽是通过练习,挑战身体姿态和柔韧的极致,而刺绣是心手相通的配合,是艺者透过指尖日复一日的锤炼,达到更高难度的艺术表现和精神表达,这也是不断突破自我极限的执着。”

    尤其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刺绣与瑜伽一样,可以使人们修炼身心,净化精神,体会慢生活的曼妙。


    来源:(香港《文汇报》2017年9月21日报道)

责任编辑:理杰


    相关阅读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