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文化 >

  

风从运河来——临清运河舍利塔与国粹

2016-06-21 14:49    来源:中国国情网





  
6月17日上午,“风从运河来”采风团记者们早早来到临清舍利塔。临清运河舍利塔位于山东临清市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大桥村,兴建于明万历年间,临清舍利塔位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和塔、扬州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临清舍利塔九级八面,通体近垂直,仿木结构,刹顶呈将军盔形。登入塔顶,运河临清段全景纵览无余。


    关于舍利塔兴建的缘由。据说,明万历年间,临清文人、缙绅聚议,认为临清风水不利,于是决定,将观音大士像移至砖城北水关下,建造一座舍利宝塔,此处是临清汶、卫两河汇流北去的“天关”,可“扼塞两河水口、弘开万里天关”,故而舍利塔应是座“风水塔”。舍利塔的修建从万历四十年开始,历时9年建成。临清市博物馆馆长魏辉在谈到舍利塔周围比较荒芜时说,现在塔周围只有耕地和湿地,显得比较荒芜。但是,在大运河鼎盛期这一带是街巷纵横、商铺林立。上世纪50年代,塔周围街巷都拆了,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面貌。


    魏馆长在谈到舍利塔与其它塔不同时说,临清舍利塔中心部位原有金丝楠木通天柱上至塔刹下到地宫,承托每层平面负荷,此作法在明代塔中极为少见;第二是舍利塔外部造型为楼阁式建筑,塔身紧凑顶上收分很小,刹顶呈将军盔形,省内十分少见;第三说说舍利塔是用贡砖砌成的。由于临清的土质好,运河运输比较方便且运价便宜,所以形成“北京的城临清的砖”,北京城墙所有用砖都是临清的俗称“贡砖”。临清舍利塔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杰作。



    京剧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临清有“宁舍十亩地、不舍一出戏”的佳话,形容临清人爱听戏、爱唱戏。据说,上世纪40年代,临清的戏台、戏楼、戏院多达40多座。临清被誉为“京剧之乡”,上至八旬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子都喜欢京剧。在谈到临清是京剧之乡时,临清京剧团团长马士利介绍说,早在200多年前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演出时必须在临清落脚,在临清演红了再进京。这就为临清打下了京剧的基础,因此临清有适合京剧发展的土壤。现在临清京剧团每月一号都在临清大剧院演一场大戏,每年要演出近两百场,向全民汇报演出。



    在谈到京剧团的发展史时马士利说,临清京剧团建于1945年,曾经改名“前进京剧团”,1970年迁移到聊城(聊城京剧团就是原来临清市京剧团的班底),后又重新组建临清文工团,1976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临清京剧团”。2006年,我们团以县级团的身份,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了《巡营、女起解、探皇陵、望江亭》等折子戏,中央电视台给予全国转播;去年11月,我们代表山东省去台湾演出,在台北、高雄均受到台湾同胞的好评。说到此,马团长激动的说,这是临清的运河水,孕育了我们的好嗓子……


    临清市有元运河、明运河 、漳卫运河三条运河穿城而过,临清是商业的都会、军事的重镇、漕运的咽喉。自元世祖忽必烈命人开凿会通河以来,临清因运河兴而兴、因运河衰而衰。临清自两年前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临清的河道、船闸、古桥、码头、胡同、鳌头矶等诸多文物都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这为临清的再发展带来了机遇。特别是临清市后关街往南有座青砖灰瓦、朱红大门的建筑,门口“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运河钞关”石碑清晰可见。院内明清时期的碑志都刻载着临清运河钞关曾经的辉煌与繁盛。包括明代设立钞关一览表、临清钞关复原图、民国时期钞关仪门、古代钞关胜景、明代运河各钞关历年船料商税一览表等等。(图文/王震 王慧  责编/刘川波)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