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情杂谈 >

  

积极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2016-03-25 11:19    来源:中国政府网





  

以资本走出去、对外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为引擎
积极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赖小民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以“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为主题,再度聚焦并共同探讨在全球经济极为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亚太地区如何为世界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当前,亚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地区,人口基数庞大,发展起点较低,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并未消退,亚洲各国面临着国际贸易增速放缓、金融外汇市场震荡加剧的共同挑战,亟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来摆脱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为创新亚太地区发展理念和治理模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提出新的方案与设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亚洲国家的重要一员,我国经济也面临着深刻的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压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走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通过何种方式、选择何种途径激发市场活力、助推国内经济增长、并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各方共同瞩目的课题。作为中央金融企业的负责人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践行者,我认为中国企业可从资本走出去、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角度出发,深度挖掘增长潜力,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积极应对两类资本流动

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当前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是世界经济特定阶段的产物,并不具有长期趋势,因此不必过度担忧。

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时,发达经济体预期经济增长率的提升、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以及市场需求恢复对投资的拉动,造成发达经济体内资本收益率的上升,自然形成了国际资本回流发达经济体的现象。但是,只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际资本还会流回新兴市场经济体。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在主动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寻求国内贸易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全球化生产,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对外投资战略不仅有助于开拓国外市场、扩大出口规模、维持传统产业的利润水平,同时通过对外投资转移出不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为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腾挪出空间,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投资客观上推动了全球贸易、金融和生产的国际化进程,直接带动了全球经济增长。

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积极完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典型案例。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势必将直接促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促进亚欧非地区内资源更加高效配置、要素流动更加便捷,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为拉动全球经济贸易发挥重要的作用。

妥善解决共性与个性问题

做足资本走出去“功课”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资本”,从输出产品到输出资本,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企业需要妥善解决各种共性与个性问题,实现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合作共赢。

首先,当前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加剧,中国企业与所有国家企业一样,对外投资面临着共同风险。例如全球和区域经济变动的宏观风险、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和宗教文化适应风险、所投产业的市场风险等。

其次,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单纯通过自身科学技术、商业模式等绝对优势进行资本输出较为困难,增加了对外投资的艰巨性和并购整合的风险性。

再次,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市场机制、管理方式等经济管理体制与国际通用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需要逐步适应东道国的国际投资法律、会计准则等基本制度。

最后,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间还较短,在大型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缺乏运营经验,也缺乏掌握这些经验的人才队伍。

当前,中国资本“走出去”已经处在大规模实践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时间留给我们思考与准备,只有在实战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教训。在资本走出去的过程中,弥补以下“功课”:

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对外投资的成功率。特别是要稳健经营,稳扎稳打。不能过于依靠债务杠杆进行海外并购,不能贪大求全、盲目扩张。要充分遵从海外市场规则,淡化行政色彩,积极依靠市场竞争和国际合作开展海外运营,保障项目安全与合理收益。

二是找准战略定位,明晰国际化经营战略与目标。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主业优势,在国际竞争中扬长避短,抵御住机会诱惑。同时,要充分考量资源、市场和技术等因素,通过对外投资获取战略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对外投资项目产权归属明晰,投资责任与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损失。

四是树立互利共赢理念,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要注重平衡与东道国当地政府、企业、居民的利益关系,树立互利共赢的对外投资理念。在劳工、消费者权益保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须付出更多努力。

五是积极培育和构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对外投资企业要制定国际化人才建设的专项规划,加强培养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领军人物,以及国际化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操作人才。

有序推动对外产能合作

助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我国通过有序推动产能合作,逐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战略,在双边、多边舞台积极寻求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合作,助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对外产能合作重点产业。国务院相关文件已明确12个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产业,包括钢铁、冶金、建材、造船、铁路、电力等,并且已建立了一批基金支持国际产能合作。

二是优先选择合作意愿较强烈、合作基础条件较好的国家作为首批合作对象。目前,我国已与15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的框架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并与其它33个国家正式进行磋商。

三是优先开展与发展中国家产能合作。我国可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装备性价比高等优势,借助装备出口、产能输出和项目承接等方式,充分满足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

四是积极介入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进程。近年来,我国在高铁、核电、特高压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飞速发展,并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本优势,这与发达国家升级改造基础设施的需求不谋而合,为双方开展产能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全球经济互联互通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互联互通的必要硬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各经济体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且通过投资可以直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对于多数亚洲国家来说,基础设施匮乏阻碍了自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要完善本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搭建亚投行等洲际平台,形成共同机制,来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体输出技术与资金,在基础设施匮乏经济体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进一步激活亚洲经济活力,进而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同时,历经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亚洲国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也拥有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具备了大规模境外工程承包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条件。这些国家以资本输出为纽带,承接基础设施匮乏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推动贸易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石,在此基础上拓展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自贸区建设等更高层级的合作。

作为在港上市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799.HK,以下简称“中国华融”)服务网络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全国设有31家分公司,旗下拥有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信托、期货、基金、置业等多牌照平台公司,形成以集团总部为主体、以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运营多元的子公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架构,可以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已由传统单一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向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业务转型,走出了一条“专业的资产经营管理者,优秀的综合金融服务商”的发展路子,通过发挥“资产处置、资产经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综合金融服务”五大功能,全面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华融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发展战略,先后在境内外新设多家国际化业务平台,在加快自身经营国际化转型的同时,积极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未来,中国华融将努力打造“治理科学、管控有序、主业突出、综合经营、业绩优良”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 最新发布
    • 热议焦点
    推荐图文
    • 暂未开放